|
四川日報訊 兩邊的綠色不斷延伸,到臥龍時已是9日下午4時。伴隨著氣溫的驟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園區也顯得冷清,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外遊客在獸欄周圍歡呼雀躍,拍照留念。
跨過一道小石橋,隨著石板路走到園區盡頭,“熊貓幼兒園”赫然在目。這棟乳白色的建築物內一共飼養著17隻1歲半到4歲的大熊貓,作為備選入臺大熊貓,它們中的一對,將幸運地越過淺淺的海峽,承載起兩岸人民的深情。
我認養的那只能來臺灣嗎
前幾天,大熊貓俱樂部工作人員羅瑜剛收到一封來自臺灣的郵件:我認養的大熊貓還好嗎?最近聽説大陸將送給臺灣兩隻大熊貓,我很激動,晚上看著你們寄給我的大熊貓照片,久久難以入睡。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把我認養的那只大熊貓帶過來,我實在太想它了。
郵件的作者是前不久隨旅行團來臥龍參觀的老先生,他是臺灣領養臥龍大熊貓最近的一人。羅瑜回憶,“當時一起來的有20多位老人,看見大熊貓都高興得蹦蹦跳跳,像孩子一樣。這位老先生已是滿頭白髮了,可他撐著欄杆,盯著大熊貓,久久沒有動,看著看著,突然淚流滿面。發現獸欄的上方懸挂著認養者的名字,老人家就拉著講解員找到我,詢問他可不可以認養。”
臥龍大熊貓俱樂部每週都要給認養者發信件,介紹他們認養的大熊貓的生活近況,並附上照片。“有了你們每週給我的照片,我就很滿足了。”老人家打來電話説。
羅瑜告訴記者,“臺灣客人來臥龍不太方便,每年最多幾個團。但是他們看見大熊貓最激動,停留的時間也最久。每位認養大熊貓的臺灣客人,每週都要給我們回信,很認真。昨天還有一位認養的客人來信詢問大熊貓是否適合在臺灣安家哩。”
喜歡和人親近的“雙胞胎”
育幼室主管何永果最操心一隻他稱為“雙胞胎”的幼崽,這也是候選入臺大熊貓之一。
“雙胞胎”生下來就沒見過它的兄弟。因為母親是第一胎,又特別不會帶幼崽,中心怕出危險,就把它的兄弟安排給另一隻産崽的大熊貓媽媽帶養,而它則被交給何永果。
“剛接到它時,只有耗子一般大小。”何永果用手比劃著,“從前沒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説,我對自己女兒還沒有對它的一半好。”
為了保證“雙胞胎”的營養,育幼室專門配製了人工奶,何永果用針管接著,每次喂它幾滴;大熊貓喜歡用舌頭舔幼崽,何永果每天坐在“雙胞胎”身旁,用棉球蘸著水,輕輕擦拭它,讓它感覺像母親的照顧;大熊貓喜歡把幼崽放在自己的腋窩裏,育幼室就專門做了育幼箱,模擬母親的溫暖。每隔一分鐘,何永果就會把“雙胞胎”的舉動記錄下來,一個月,就換了兩個筆電……
為了讓“雙胞胎”更健康地成長,何永果還打起了大熊貓媽媽的主意,這要冒很大的危險。“産崽時期的大熊貓稍微受到驚嚇,就會攻擊人,隨便咬一口手就斷了。當時我們兩個人,輕輕走進去,一個人拿著竹子吸引它注意力,另一個人就拿著大熊貓玩具,塞到它懷裏,還要撫摩它的胸部,模擬小貓吃奶的動作。”
“有一次,我們進門時不小心把鐵門撞上了,大熊貓媽媽一下就站了起來,狠狠地盯著我們。同事連忙拿起竹子不停地在它眼前晃,掩護我退出去。大熊貓的眼神一轉開,他也趕緊跑了出來,剛關門,大熊貓就撲到了。當時我們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這樣心驚膽顫的訓練持續了一個月,大熊貓媽媽終於順利地將“雙胞胎”抱在懷裏。這一個月,何永果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超過3小時。
因為從小就和人接觸,“雙胞胎”現在特別喜歡和人親近。有一次飼養員喂完大熊貓後,“雙胞胎”跑過來咬著何永果的褲角“嗚嗚”地叫。“當時我納悶,怎麼吃飯的時候它跑來找我呢?後來才發現另一隻大熊貓搶了它的窩窩頭,它是來求救的”。從那以後,吃飯時,“雙胞胎”就銜著食物坐在何永果身邊吃,吃完了,還要躺在他懷裏睡午覺。“我們一天工作很累,但是看見它那麼乖的模樣,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如果‘雙胞胎’被帶去臺灣,我肯定很難受,它是我的家庭成員之一,我一天沒看見它就會憋不住”,何永果坦言,“但是如果它入選,我也會很欣慰,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樣。在條件艱苦的大山裏面,這也是對我們精神上最好的回報吧。”
“當然,如果允許,希望我有機會去看它”。他補充道。
耍小聰明的4號
4號是楊傑帶的大熊貓。他一共帶了4隻,稱呼時就用時間先後來簡單排序。
“4號是我見過最耍小聰明的貓了。”楊傑止不住笑,“它好搶別人東西。發窩窩頭時,它總是最後一個領。但之前,它已經將同伴們的情勢看得一清二楚。當發給它窩窩頭後,它馬上衝向瞄準的目標,一把搶過來就塞到嘴裏,然後連同自己的一起,躲到角落裏去吃。”
雖然飼養員糾正了它很多次,還會將它搶來的窩窩頭拿回去,還給其他同伴,可它這個脾氣就是改不了。吃竹子也喜歡搶。“有一次發竹子,它把離自己最近那根竹子搶跑了,可剛好那竹子特別大,他回窩的時候拖不進去,被卡在門口,急得不停叫喚。”楊傑哈哈大笑。
4號的這個脾氣曾給楊傑帶來不小的麻煩。一次,4號又把同伴的竹子搶了,被搶的大熊貓一下就撲過來搶楊傑手上的食物。楊傑閃避不及,被狠狠地抓住大腿,褲子撕爛了,血順著褲角流了下來。
“育幼員哪個沒受過傷?也沒什麼大不了。可4號看見,竟慢慢爬上我的膝蓋,用頭不停拭摸著,好像明白它做錯了事,從那以後它吃東西都會爬到我膝蓋上來拿。”
“在這裡工作3年了,都沒有回家過春節,雖然回家只要20分鐘。平時休息時間很少,但是我很喜歡這個工作。我熟悉它們就像熟悉我的親人一樣,我想它們也都認得出我的氣味和聲音。”楊傑告訴記者,“如果這只貓去了臺灣,我會很自豪,我相信它能在那邊過得很健康,很開心。”
沉默了很久,他又抬起頭來問記者,“你説,如果這樣,他們能答應給我每個月寄來4號的照片嗎?”
已做好赴臺相關準備
“目前我們已做好大熊貓赴臺的相關準備工作,一旦正式確定,我們能保證相關的技術支援。”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級工程師魏榮平表示。
“包括臺灣東森電視臺等3家臺灣媒體來採訪過,詢問了一些大熊貓的情況,但臺灣有關工作人員還沒有到我們這裡學習飼養管理技術,我們也沒有接到上級的通知。”魏榮平告訴記者,“按照送出去的大熊貓的情況來看,一般在同緯度的情況下都生存得很好,如果臺灣的工作人員能和我們緊密配合,大熊貓在臺灣一定能夠健康生活。”
對中心的大熊貓入選送臺灣,魏榮平感覺很振奮:“作為大熊貓工作者,對此非常自豪,希望它們承載起海峽兩岸的深情。” (記者 黃浩)
來源:華夏經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