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文化教育-漫步北京專題-漫步北京
漫步北京


 

第十七章古樹蒼健嘆奇絕
 
 
  來源:      日期:2004-02-04 16:49

    北京是古都,許多古老的東西彌足珍貴。

  古樹即是其一。

  人類進化的歷史始終是與動植物為伴的,即便是有了城郭,也仍然需要綠樹的支撐、繁花的點綴、翠鳥的婉啼、暮鴉的鴰噪,只剩下人類自己,是沒有什麼看頭的。

  因此,北京的古樹特多。

  有一齣戲,叫“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很受歡迎。戲裏邊張大民為了在擁擠不堪的城裏結婚有個“窩”,想在院兒裏搭個小房,可巴掌大個地方不巧還有棵樹,大民只好把樹蓋在自己小房裏,每天晚上騎著樹睡覺,時不時的還得鑽到床下給樹澆澆水。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現實生活中,老百姓屋裏有樹的多了。前些時電視裏報道有戶人家,幾輩人守著院子裏的大棗樹過日子,眼下要拆遷,先不考慮自己要搬往何處,而是發愁大棗樹的命運,生怕給砍了去,通過電視大聲呼籲,請求有關部門給予保護。

  由此可見,北京人對樹的感情特深,尤其是對古樹。


  我國植樹造林的傳統源遠流長。作為五朝故都的北京,歷史上不僅留存下大量的文化遺産,輝煌的建築,而且還有曆盡風霜,長達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古樹。這些古樹如今不僅成了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物,而且也流傳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特別是歷代名人重視綠化事業,造福於民、惠蔭子孫的佳話至今仍在流傳。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自幼愛樹。相傳有一次,他在一個村莊裏看到有個老人持斧要砍桂樹,楚霸王忙問緣由,老人説:“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個“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嗎?”楚霸王聽後,靈機一動,回答説:“照你這麼説,院中去樹留人,便成“囚”字,豈不更糟。老人覺得楚霸主言之有理,放棄了砍樹的念頭,桂樹得以保全。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為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可謂德高望重。他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的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的長久安排。一代名相,廉政若此,堪稱千古表率。

  三國時東吳有個名醫叫董奉,醫術高超,樂善好施。他隱居廬山期間,為貧苦百姓看病,從來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癒後按病情輕重,在他住所前後種杏樹,重病者栽五株,輕病者栽一株。幾年光陰,他的房前屋後竟有十萬餘株杏樹。每當杏熟,董奉便用來換谷米救濟貧民,人們稱這片杏林為“董仙杏林”,後人遂以“謄滿杏林”稱譽醫家。

  古代傳奇小説《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有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很好,就下令在大河兩邊遍栽綠柳,而且還親自動手。

  中南海內有一株高大的人字柏,樹榦的根部分成兩叉,如同一個人跨開的兩條腿,人可以從“胯”下自由的穿來穿去。在具有六百餘年曆史的孔廟大成殿前,存有一棵頗有來歷的古柏,據説是元代國子監祭酒(校長)親手所植。相傳明代奸相嚴嵩當年曾代表嘉靖皇帝前往祭孔,由於他平時專橫跋扈,作惡多端,因此,行至樹下,狂風驟起,吹斷柏枝,打掉了他的烏紗帽。後人認為,柏樹有知,能辨忠奸,因此,稱這株古柏為“除姦柏”。至今這棵古柏仍枝繁葉茂,聳立於大成殿右前方。另外,還有兩株古槐也比較著名,一是府學衚同文丞相祠內文天祥囚禁時親手所栽,其枝幹都朝南傾斜,傳説是表示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鍼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象徵著這位民族英雄雖身陷圖圄,但不忘南方故國之意,反映了後人對文天祥的敬仰;另一棵古槐,原在景山公園東側的山坡上,1644年,李白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走投無路,據説在此樹上吊身亡。到了清代統治中國以後,不僅安葬了那個亡國之君,而且對曾經吊死過皇帝的那棵古槐,也妄加罪名,認為是棵“罪樹”,用鐵鏈鎖了起來。後人為此寫了一副對聯:“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樹無書受鎖枷”,予以嘲諷。這棵樹于十年動亂期間已被毀,現補植了一棵新樹。

  故宮禦花園內的連理柏,久負盛名,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和皇后婉容完婚時曾於此樹前合影留念。

  封建時代,有被“降罪”的樹,但也有被封侯的樹。“風流瀟灑”的乾隆皇帝在古木參天,蔥蘢鬱茂的團城裏面,發現承光殿東側有一棵20多米高.生長了八百餘年的“栝子松”。據古籍説,;柏葉松身而稱“栝”,’因此,這棵樹與一般的松樹不同,葉呈三針,亭亭如蓋,每當夏季,濃蔭鋪地,遮滿團城的一方。乾隆皇帝到團城冶遊,不僅作了一首“古栝行”,而且封它為“遮蔭侯”。在團城的西側,還有一棵松樹,樹根生長在城墻之上,但枝葉卻伸展到北海裏邊,姿態異常優美,因此,也被乾隆封為“探海侯”。後來原樹已死,現又補栽了一棵。據説當年被封侯的這些古樹,每年還有一定的“俸祿”,封建社會真是無奇不有。

  借名人譽古樹,不過是開題之語。實際上,北京的古樹,以松、柏、銀杏和古槐居多。這些古老的樹種有著不同的特點,可追溯千年之久,似無字之書、似有形之畫,以其豐厚內涵體現著古老璀璨的文化。就是這些磅薄雍容、奇絕蒼健的古樹,給古都以畫龍點睛的特殊神韻。

  銀杏,是一種生長遲緩的古老樹種,據説,祖父種上,到孫兒一輩才能看到它結實,因此,別名“公孫樹”;同時,又因它果核白色,又叫“白果樹”。這種樹,春夏兩季,綠葉覆蓋樹冠,秀麗挺拔,遠看似翠峰突起,近看似寶蓋高張,可為人們遮蔭送涼;秋後樹葉變成淡黃,也極為美觀。入夏,一枝論百、十枝成千地挂上青果。秋後,青皮熟透爛化,果核乳白叫做白果。白果入藥,熟食溫肺益氣,生涂皮膚,可去疥癬。春花秋實,秋實好見,春花難覓,皆因夜裏開花,隨開隨落,所以見者不多。密雲縣巨各莊鎮久遠莊村,有一株‘千年高齡”的古銀杏,論歲數已有1300多年,樹高達25米,幹周長9.1米,是北京最粗壯的樹。現在雖然已是古態龍鐘,但仍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無獨有偶,北京西郊大覺寺也有棵古銀杏樹,曾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北京最古老的銀杏樹,其幹周長達8米,人稱“銀杏王”,樹高十幾米,巨冠參天,濃蔭覆蓋全院,乾隆曾為它御筆題詩,讚美“銀杏王”的雄奇偉岸。京郊古剎潭柘寺毗盧閣前,有一株植于遼代、高達30米的大銀杏樹,據説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樹高30多米,樹榦7個人拉起手來才能合抱。相傳每有一位皇帝繼位,此樹就從根部生出新幹,久之與老幹漸合,直至清末宣統時還生出一個小幹。曾被乾隆封為“帝王樹”。在它的西邊後來又配種了一棵,名曰“配王樹”。京北居庸關下的四橋子村,有一株唐代栽植的銀杏,雖已千年以上,但至今仍枝繁葉茂,原為四十里“關溝”七十二景之一。建於唐代的法源寺藏經閣前的古銀杏樹,以及建於明代的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前的古銀杏樹,也都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這些古老的銀杏樹,枝葉濃重深沉,細細看來,無數小扇面葉子,竟張張青綠,層層清新,顯現了蓬勃不息的生命力。

  松竹梅歲寒三友,當推青松為冠。北京有好松樹。建於唐代的戒臺寺,夙以奇松著稱,因此,古有“潭柘以泉勝,戒臺以松名”的美稱。寺內有五大名松:一為抱塔松,傳説從前一個得道高僧死後,人們在他的墳上蓋了個塔,這棵松樹的枝幹把這個塔環抱起來,因此被人稱為抱塔松;二為九龍松,樹高十八米,胸徑二米余,它是一株鱗甲斑駁的白皮松,每到冬春之際,樹皮即一塊塊脫落,但矯健的樹榦卻挺拔俏立,最奇特的是它的樹榦分成九股,似九條巨龍守護著戒臺古剎,像巨龍衝入天空;三為自在松,因長在斜坡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而得名;四為幹佛閣遺址前的臥龍松,則又是另一風格,它是向橫向發展的古松,長達十余米,遠望猶如一條昂首橫臥的巨龍,欲乘風而去,樹齡已有1000多年;五為牽一枝而動全冠的活動松,樹榦傾斜向東,重心偏移,牽動一絲萬枝動,旁邊有乾隆立的石碑説明。此外,潭柘寺還有棵聽法松。傳説曾有一個得道法師常在這裡説法,不但吸引了許多百姓來聽,甚至吸引了這棵松樹,所以它就歪著身子,慢慢地就長成了現在的樣子。於是乾隆皇帝根據這段神話故事,把這株“奇古”的樹,命名為聽法松,並在《禦制聽法松》詩中寫道:“點頭曾有石,聽法詎無松”。現在樹旁刻石上的“聽法松”三字,是1932年署名“海城”的人補綴的。出復興門奔西有個地方叫“五棵松”,那裏真有五棵松樹,長長大大,攔腰把臂,五個做一圈兒成百年那麼站著。後來地下埋藏管道,燒死了,新栽了幾棵,意境就差遠了。

  松柏冬夏長青,淩霜不凋,向來為人們所喜愛,也為人們所稱頌。北京有好柏樹,城裏最多最集中的要數天壇墻裏圈著的。樹木參天,森然壓境,到那裏坐坐,走走,看看,那一棵棵古柏盤根錯節,看似半枯偏又出新枝。諾大個園子寂靜極了,偶而有一兩聲鳥叫,更加襯托出這裡的廖靜。公園內的西北側有一株形狀奇特的古柏,粗大的樹榦自下而上長滿龍紋,好似鑽進鑽出的群龍環繞,因此,被人們稱作“九龍柏”。相傳這株古柏植于明代永樂十八年,至今已渡過了五百個春秋。在山石嶙峋,古徑通幽的西山櫻桃溝,有一奇景叫“石上柏”,在一塊居高峭立的大石縫隙中,生長著一株古柏,風骨昂藏,橫空挺立,使人嘆為奇絕。大石底下有凹陷一穴,積有一泓泉水,如同天然甘露,甜美異常。夏季雨水如注,從不外溢,冬季三九嚴寒,也不結冰。據説,雪芹當年來到此地,看到這株舉世不凡的“石上柏”,大受啟發,於是才引出了《紅樓夢》裏寶玉和黛玉之間“木石前盟”這一段“奇緣”的構思。在頤和園、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等不少地方都有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參天柏檜,據説,有的遠植于唐代。中山公園的古柏樹林,遮天蔽日,挺拔蒼勁,總數有六百多棵,其中有七棵最老,胸徑達五至六米,成為園內令人矚目的景觀。在“來今雨軒”的西側,有一株更加奇異的槐柏合抱樹。在粗壯的柏樹樹榦中部分權處又長出—株槐樹,豐滿的樹冠,不僅有蒼翠的柏葉,也有槐葉。這株槐柏合抱樹,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密雲新城子鄉北門外,在關帝廟遺址處,有棵“九摟十八杈古柏”,高25米,樹榦周長7米,這棵古柏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北京的柏樹之最。孔廟內的羅漢柏位於孔廟內,樹榦上下長滿了大小不等的疙瘩,形如腆腆大肚的羅漢。

  北京留下不少古槐,古時曾稱之為“宮槐”。槐樹的花期較長,由盛夏到秋涼可達兩月之久,因此,過去的詩人留下了“落日長安道.秋槐滿地花”的名句。紫禁城內武英殿東側的斷虹橋邊.有元代遺栽的古槐,據説當年共十八棵,後被稱作“紫禁十八槐”。在禦花園內有一株“蟠槐”,樹榦粗壯,枝條屈曲下垂,好似龍爪,造型美觀,天然成趣。在懷柔縣柏崖廠村外、雁棲湖上游南岸,有一棵可以稱得上北京各種古樹中資格最老的樹,這棵古槐據考證種植于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地人稱之為“漢槐”。

  在潭柘寺的下院,有棵粗壯、蒼勁的古婆羅樹。經考證它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婆羅樹。在故宮的禦花園內有棵20多米高的古楸樹,有3根主幹,胸徑1米多,植于明代,是北京的“古楸樹之最”。這棵古楸樹的花呈粉紅色,每年4、5月份開放,把禦花園點綴得春意盎然。

  玉蘭為樹中君子,風骨最佳,春風乍起,玉蘭盛開,香氣瀰漫,花朵俏麗,深受人們喜愛。大覺寺四宜堂內,有一棵種植于清代的白玉蘭,樹齡已達300年,號稱“玉蘭之王”。每逢清明時節,正是花期,玉蘭花潔白如玉,清香似蘭,在京城中久負盛名,引得遊人如織,慕名前來觀賞。

  西單小石虎衚同(現在的民族大世界院內),有棵古棗,這棵棗樹雖曆盡滄桑,但至今仍雄姿挺拔,枝繁葉茂。此樹種于明代,被譽為京都古棗第一株。

  賞梅南方在寒冬,北京是初春。梅花在北京很少,因而顯得珍貴無比。要説在北京看臘梅,大家都知道香山臥佛寺三世佛殿前的那兩株臘梅,有上百年樹齡。每年三月中旬梅花開放時,暗香浮動,成為西山一景。再有就是北京植物園宿根園內的竹叢旁,也有幾株臘梅,此外,城區內後海邊的郭沫若故居內尚有臘梅幾叢,枝幹繁盛,使得小小的四合院內,滿院生輝。每年到天壇去賞梅也是一件難得的事,穿過齋宮外城壕的漢白玉橋,入北門,沿竹林向右行約百米,在—堵斑駁古老的紅墻下,便可見那靜立的四叢臘梅了。臘梅花像田黃石一樣柔潤透明,玲瓏剔透,惹人憐愛。花香細而清,一縷縷幽香入鼻,心骨皆清,使人忘掉一切煩惱,悠然而生超然之意。

  到了金風送爽的時節,就該登高觀賞紅葉了。位於海淀東北旺鄉境內、頤和園北3公里處的百望山可算是北京人看紅葉最好的去處,10月中下旬是賞紅葉的最好時機。在百望山賞紅葉有兩個好地方,一是林地開闊、坡緩路平的友誼亭,或坐或走都仿佛在紅葉瀰漫中;另一處是峰頂的攬楓亭,西眺太行群峰疊嶂,漫山紅遍,正值壯年的黃櫨樹、元寶楓等綻放出生命的火紅。看近山紅葉,蒼松翠柏相掩映,紅葉越發艷麗。夕陽西下時,晚霞與紅葉交相輝映,更有一種奇妙神秘的幻覺。時值金秋,海淀陽臺山的色彩日漸斑斕,霜降前後,漫山遍野,紅色的黃櫨和楓葉與蒼翠的松柏交相輝映,好以七彩錦緞,煞是好看。京城東北方向的密雲白龍潭,一樣可以看到滿山的紅葉。白龍潭的紅葉比香山紅得早,不用等到月底,10月初就可以看到。白龍潭的金秋與香山不同,每到深秋,漫山遍爸的五角楓、玻璃葉、橡樹、柞樹、黃櫨及火炬樹,紅得耀眼。就算到了白雪皚皚的時候,紅葉仍挂在樹上,雪白之中點點紅,別有情趣。還有滿山金黃或朱紅的黃櫨、楓葉、柿葉相互映襯的妙峰山、漫山遍崗成片的繹紅色的楓葉、淺黃色的柳葉交織在一起構成無比壯觀畫面的松山,以及房山區的十渡等地,一進深秋,柿墜枝頭、紅葉滿山,都是風景這邊獨好的去處。


  北京作為文明古都,歷史悠久,古樹較多,有不少古樹在全國同樹種中“輩分兒”最高。無論是春暖花開,漫步于林中獨享在幽靜;還是秋風送爽,倘徉在樹間採摘果實,既愉悅身心、又頤養心情,其樂無窮。

  如今,這些古樹雖曆盡滄桑,已成幾朝“元老”,但大都安然健在,點綴著今天首都的園林風光,供人們考察和鑒賞。

  過去的古樹,需要愛護,今天的植樹,更需要加強。“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留給後輩兒孫的,當是古都滿城的綠色,滿眼的蒼翠。

  解放前北京的街道綠化比較簡單,行道樹稍為整齊一些的僅有南北池子、府右街以及東、西交民巷等處,1949年市內有行道樹、河岸樹14500株,綿延87公里;公園綠地樹木49600株,公共綠地面積772公頃(包括水面274公頃)。解放後道路綠化發展很快,目前,道路、河岸綠化長度已達數千公里,基本上實現路路有樹,三季有花,四季常青。1987年3月,北京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每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全市人民義務植樹日”,定國槐、側柏為市樹,月季、菊花為市花。建設以城區為中心5個層次的環形綠化帶,5條通往外省市的主幹公路綠色走廊,9片綠化隔離帶,4條市區週邊河流的綠化帶,5個森林公園,以及深山區生態林、淺山區經濟林、郊區農田林網化、環城片林和公園綠地的綠化工程。在遠郊的松山、百花山,建立自然保護區。作為橫貫東西綠色長城中的重要地段,北京的生態綠化工程令人賞心悅目,道路兩旁濃郁的綠化林帶多是又高又大的白楊樹,它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風景林和防風林樹種。此外,枝葉繁茂、樹形優美的槐樹、柳樹、松樹、柏樹以及迎春花等灌木到處皆是。北京還是我國著名的水果之鄉,大片大片的梨園、桃園、蘋果園、葡萄園等,鬱鬱蔥蔥,花果飄香,分佈在北京城郊。這裡盛産的蘋果、水蜜桃、雪花梨、大蓋柿,以及葡萄、西瓜、板栗、山楂、蜜棗等等果品眾多,品質優良。經過全民義務植樹、飛播造林及林果富民等工程,現在橫貫東西南北的條條大道兩側寬闊的綠帶內,青幽幽的松柏樹,綠茵茵的草坪,高高的白楊垂柳,密密的灌木綠籬,一眼望不到頭。可説是松柏常青,草地如毯,北方的月季、美人蕉、夾竹桃等花卉爭奇鬥艷,南方的長青植物也落戶京城,使大地錦上添花。護城河畔綠樹排行成蔭,垂柳倒影入水,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到2008年的時候,綠色奧運的宏偉藍圖將成為錦繡大地上的現實,北京一定會變得更美,古樹新苗,生機勃勃;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絕代風采,傾倒世界,讓五大洲的朋友一伸大拇指,由衷地説一聲:北京 —— OK!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