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兩岸氣象共存
兩岸之間氣象交流合作相當早,自1994年開始,均透過雙方的氣象學術單位(氣象學會)輪流辦研討會,中國氣象局、地震局及臺灣的氣象部門人員分別以顧問、理事名義參加,其中以學術交流為方向遍及兩岸主要作業、學術及民間氣象單位。
兩岸共同面對的氣象問題有相當類似之處,例如臺灣常受到冬季從大陸高壓帶來之冷氣團影響引發的寒害,春季之梅雨鋒面從大陸南方冬移之華南雲雨帶及西南季風帶來之水氣影響。許多颱風也常通過臺灣附近而登陸廣東、福建及浙江各省。
兩岸在氣象預報上各有所長,也有充分交流的必要,例如每年東北季風季節,臺灣需要大陸更詳細的氣象資料,而颱風季節,對於兩岸颱風名稱用法都常有相當不同,常引發兩岸來往居民之困擾,大陸則需要臺灣的詳細氣象資料及對颱風的經驗分析;至於地震技術交流部分,臺灣常面臨地震之經驗,對地震測報速度及準確性相當擅長,但大陸有將近三十多年的“地震預報”值得參考,自921大地震後,臺灣較為擅長且強調的防災預警做法也可讓中國學習。
今年福建省進行之汛期氣象觀測試驗,即與臺灣西南氣流觀測實驗同步進行,如能有正式之合作協議,正式進行觀測數據之交換以及雙方人員作業之交流,將有助於共同提升兩岸暴雨、颱風等災害天氣的預報預警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