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中秋將至,月餅銷售升溫。
…………………………………………………………
新華網上海9月20日電(記者姚玉潔、王蔚)“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曾經寄寓著節日情思的月餅,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被有些人異化成送禮的工具和人情的負擔。這不僅催生了龐大的隱秘的月餅票“流通鏈”,也讓消費者擔心,那些賣不掉的月餅,會流向何處?
“異化”的月餅
上海的汪阿姨這兩天有點“煩”。兒子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中秋節未到,家裏的月餅已經成堆:既有各家星級賓館包裝豪華的禮盒,也有一些老字號的傳統月餅。“送月餅的也是一片心意,可是家裏根本吃不了這麼多,還得變著法子轉送親戚朋友。就算這樣,還是有些月餅吃不完,放到後來也就扔掉了,太可惜了!”
江蘇一家國企的辦公室負責人葛先生則有雙重煩惱:一方面,他要為公司準備各類月餅票、禮券,既要有面子,又要經濟實惠,一個節慶下來公司在這方面支出也不菲;另一方面,他自己收到的各式月餅票也是眼花繚亂。“現在大家都怕甜膩的東西,月餅也就吃那一兩口,有時候放著放著就忘記了。有一年春節打開冰箱一看,還有一個冰淇淋月餅沒吃完。”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汪國鈞表示,中國人是尚禮之族,中秋佳節禮尚往來本無可厚非,但若“人情負擔”壓倒了節日本義,就有些“喧賓奪主”。現在的月餅某種程度上被“異化”了,不再是寄寓節日情思的傳統食品,而成了節日送禮的工具。價錢很高、味道不好的酒店月餅大行其道,實際上又很少有人吃。真正受老百姓歡迎的,還是那些有特色、口味好的平民月餅。
記者日前在上海靜安寺看到,前來購買凈素月餅的消費者排起了長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中秋節前這段時間每天都是這樣,人多的時候一般都要排半個多小時。而隔著一條馬路,真老大房銷售鮮肉月餅的窗口也是人頭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