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兒時的春節記憶,一定有粉紅、靛藍的年畫作為底色。過年時,一張張色彩艷麗、吉慶熱烈的年畫,貼上被煙熏黑的土墻,把簡陋的家裝點得煥然一新,喚起了多少人發自內心的笑。可以説,過年少了年畫,就少了太多的中國元素,而有了年畫,就有了濃濃的年味兒,預示著一個紅彤彤的中國年。
年畫成為城裏人的“新寵”
在濟南市某文化部門工作的尹新力最近託人到濰坊楊家埠買回兩張門神年畫:秦瓊、敬德。為此,他專門又去市場買回兩個紅木框,把年畫裝在其中,挂在書房的墻上,使書房有了一種別樣的溫馨與典雅。
“我小時候就是看著楊家埠年畫過年的,這些看上去筆調粗疏、色彩艷麗的年畫,實際上有一種溫暖、祥和、淳樸的特質,它裝點著我的童年,滿足我懷舊的心理,給我貼近民間、貼近鄉土的寧靜感。”尹新力説。
年畫,正在成為有過鄉村生活經歷的城裏人的“新寵”。據了解,作為我國三大年畫産地之一的濰坊楊家埠村,每年生産年畫2000多萬張,其中約有40%銷往城市。
濰坊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馬志強介紹,以前,年畫的消費市場全部在農村,多是灶王、門神等較為簡單的品種。現在,年畫的消費群體開始向城市轉移,有的甚至漂洋過海,為國外收藏者所鍾愛。
這些“土得掉渣”的鄉土藝術品為何會受到青睞?據記者了解,城裏人買年畫,一是用於家庭裝飾,二是收藏,其中大部分人懷著“鄉土情結”,借著年畫這種素樸的形式來重溫往日的歲月。
馮驥才曾這樣評價楊家埠的年畫:“顏色濃艷搶眼,畫面滿滿騰騰,人物壯壯實實,胖娃娃個個都得有二十斤重,圓頭圓腦,帶著憨氣,傻裏傻氣地看著你。再看畫上的姑娘們,一色的方臉盤,粗辮子,兩隻大眼黑白分明,臉蛋兒紅撲撲,好比肥城的桃兒。”
“小時候,我覺得年畫太土,如今長大了,漸漸認識到它就是鄉土中國的顏色,帶著濃烈的家鄉味兒,透出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收藏了大量楊家埠年畫的濟南市民王華南這樣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