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十二生肖中是體積最大的,與老鼠成對比,所以多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喻多或大,如説大材小用為“殺雞焉用牛刀”。
牛體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眾多而細密,杜甫有“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詞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體描寫。
在古時,除祭孔子用牛,在國與國彼此會盟時亦須祭牛,只有主盟國的人才有“執牛耳”的資格和機會,因此,“執牛耳”遂成為“權威”的象徵名詞了。
一頭碩大水牛,怎樣驅使它去耕田?自古以來,都是刺穿它的鼻子,繫上鼻環,用繩子牽著鼻環,牛因鼻痛,乖乖地聽人使喚。因此俗語説,“牽牛要牽牛鼻子”,即辦事情要抓要害。
牛胃有四個囊,食量很大,因此世人譏笑食量大的為“牛肚”,稱人善飲曰“牛飲”,脾氣大作“牛脾氣”。誇耀不實為“吹牛”或“吹牛皮”。稱投機取巧的不法分子為“黃牛”。凡事情兩不符合為“風馬牛不相及”,或“牛頭不對馬嘴”。牛被譏愚笨,所以不明話意為“對牛彈琴”,報恩則稱“做牛做馬”。
如今,人們還把竭誠為民的好幹部稱為“老黃牛”,把勇於創新的精英褒揚為“拓荒牛”,我們更不會忘記魯迅先生的名句:“俯首甘為孺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