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品年味

時間:2012-01-17 09:59   來源:中國網

中國人過年是天大的事兒。過年過年,重在一個“過”字,講究的是過程。

  臘月一到,年的味道便逐漸濃厚起來。“年”從臘八開始,正月十五才算完,近一個半月,都是過年。老輩兒傳下來的歌謠:“老太太你別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開灶天;二十四,掃塵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殺年豬;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磕頭兒。”

  臘月初八這一天,人們都要吃一頓別具風味的臘八粥。所謂臘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等雜糧乾果熬成的粥。據説,臘八粥包含的這些成分是順應農民預祝來年五穀豐登之意。

  臘月二十三,舊時風俗各家在這天要送灶神上天,是夜也稱“小年夜”。送灶神時,在灶頭供奉水果、糕點與麥芽糖,“請灶神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麥芽糖是必備供品,灶神爺的嘴被糖粘住,就不會説主人家壞話。

  臘月二十四是掃塵日,也就是打掃衛生,把積了一年的陳灰蛛網打掃乾淨。在打掃衛生的過程中,注意不要打破任何東西,否則這一年會不吉利。

  臘月二十五六,要把過年期間全家人吃的、穿的,走親戚用的禮物等準備好,做豆腐、蒸饅頭、做年糕、拌餃子餡、殺雞燉肉……臘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貼窗花、挂年畫、貼春聯。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戶戶吃餃子。餃子煮好,正好是子夜時分,鞭炮大作,喜迎眾神從天宮回歸人間,把餃子供奉在各位神仙的牌位前,然後燒火紙,焚香磕頭。同時也不忘對先人的思念,祈求祖先保祐來年全家平安,大福大貴。吃過年夜飯,熬夜守歲。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瞬間,煙花燦爛、鞭炮齊響、普天同慶、萬民同樂。

  大年初一,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爆竹聲後,吃過早飯,大家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共祝來年大吉大利。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不僅有新衣服穿,而且有壓歲錢,挨家問好的時候,還收穫了滿口袋的糖果、炒花生、瓜子和各種小點心。

  進入正月,年味逐漸變淡,等到了正月十五,點花燈、放煙火、品元宵、鬧社火,再一次把年的氣氛推向紅火的高潮。過完年了,大家開始拾掇心情,調節狀態,準備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和學習中。

  細數中國年的種種習俗,確乎是繁瑣的。然而,正是這些浩浩蕩蕩近一個半月的老講究,讓咱們老百姓的日子,有了鄭重的儀式感,有了咂摸味兒。這種融化在節日裏的儀式,承載了幾千年的文化內涵,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