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風情
 
大甲媽祖繞境進香

  時間:2005-05-25 18:30    來源:     
 
 


 
  “三月祭媽祖,四月迎王爺”,大甲媽祖繞境進香讓媽祖信仰達到最高點,8天7夜的進香苦旅,表達出信徒敬天謝神的虔誠,也展現了民間信仰豐富優美的蘊涵……

  媽祖是臺灣民間信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不論大小城鎮皆可見到奉祀媽祖的廟宇。每年從春節至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期間,全省各地大型慶典及進香活動不斷,是媽祖祀典的高峰期,在所有的進香活動中,尤以動員十余萬人、途經4縣市、歷時8天7夜、跋涉280余公里的大甲媽祖繞境進香,規模最為盛大。 
   
  相傳大甲媽祖為清朝雍正年間,由福建湄洲人林永興奉請來臺,立廟奉祀後,每年皆回湄洲祖廟還鄉謁祖。後因戰亂阻隔了臺灣和大陸之間的交通。 
   
  繞境進香的活動在每年農曆3月舉行,確定的時間則在元宵節晚上由鎮瀾宮董監事們在媽祖座前“擲杯”擇定;當晚並舉行“搶香”,以排定進香途中插“頭香”、“貳香”、“三香”的順序,據説搶得頭香者,能蒙獲媽祖最大的福賜,因此競爭頗為激烈。進香日期一經選定,廟方便派人于進香沿途貼上“香條”,以告知信眾,準備迎接這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 
   
  媽祖神轎起駕的時間多在淩晨子時,但從前一天早上起,由全省各地涌入的香客,已將大甲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鎮瀾宮前的廣場上更是黑壓壓的人群。由誦經團先行過誦經“凈轎”儀式後,等到吉時一到,哨角隊吹起了角號,低沉的號音遠遠地傳向四方,也將群眾們興奮的心情釋開。剎時間鑼鼓喧天、爆竹齊鳴,激射而出的煙火照亮大半個天空,形成壯觀的“煙火瀑布”,鎮民們夾道持香恭送,按照舊習身著清兵服飾的龐大進香隊伍也於此時隨著神轎緩緩啟動,開始了漫長艱辛的朝香之旅。就在同時,天空往往會飄下細細的雨絲,帶來農民最需要的雨水,讓耕稼豐收,因此也贏得“雨媽”的稱號。 
    
    
  就在行伍步出大甲鎮時,香陣前方不遠處出現了一位頭上頂著斗笠,架著副沒了鏡片的老花眼鏡,嘴角留著一撮鼠須,身著清朝服飾,外披羊皮襖,褲管一腳高一腳低,腳下的草鞋也因趕路掉了一隻,肩上則一頭挑著鑼,一頭挑著紙傘、茶壺、豬蹄(長生肉)、韭菜(長生菜),腰上還插了一支旱煙桿,扮相滑稽的“報馬仔”,在神轎出城、進城時負責探路及通報消息。而龐大的香陣則由頭旗領隊,後方依序跟著頭燈、三仙旗、大鼓陣等前鋒陣頭,接著主神陣則由繡旗隊、36執事、大神仔等組成,而大轎班輪流抬著的八人大轎裏,則端坐著這次繞境進香的主角——兩尊進香媽祖,以及千里眼、順風耳、五營旗、令旗、香爐,跟著神轎後方的則是龐大的隨香人潮,或徒步,或騎腳踏車、機車,以及開著小轎車、貨車的信眾,也形成長長的車陣,最後方更有大型遊覽巴士壓陣,全程隨行。 
   
  香陣所到之處,沿途居民無不虔誠膜拜,并備妥點心飲食接待隨行香客,有些熱情的信徒更匍匐在地,由神轎底下爬行而過,堅信能受到神力的特別庇祐。經過連日的長途跋涉,進香的隊伍約于第3天抵達新港奉天宮,在接受地主廟——奉天宮擺出盛大的陣頭,如傳統管樂、西樂、舞龍舞獅、宋江陣、藝閣等表演熱情地迎接後,神轎隨即被迅速地抬至正殿內,並由鎮瀾宮董監事們恭請媽祖下轎、上神龕,完成“坐殿”儀式,隨行香客多日來的疲累也終於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第二天一早,兩廟一起舉行的“祝壽”大典,將進香活動帶入最高潮,而各地分批前來的香客,此時也齊聚于新港,數萬的人潮,隨著司儀的密碼,遙遙向著奉天宮方向叩頭跪拜,場面之壯觀,令人動容。當天香陣便在新港市街內舉行繞境遊行,晚上行過“回駕典禮”後,大隊人馬循原路護駕返回大甲。 
   
  回程途中的重頭戲在於“插香”儀式。無宵節當晚搶得“頭香”、“貳香”、“三香”的信徒,在神轎回鑾中途,擁有插香祈願的權利,其他人則無此權利。當媽祖神轎回到大甲,鎮民同樣以炮竹聲樂熱烈歡迎,並隨即展開盛大的繞境活動,沿途如潮水般接駕及叩拜的陣頭和信徒,再度讓鎮上的交通陷於癱瘓,這股狂熱的氣氛直到傍晚神轎返回鎮瀾宮,才漸漸平息。當日晚上,家家戶戶並大開延席,宴請賓客,在歡樂的氣氛中,眾人衷心期待著明年的繞境進香活動更加盛大,以報答媽祖的保祐,而先前長途跋涉的勞累似乎已渾然無蹤。 
   
  虔誠的信徒們,心裹朝奉的是媽祖娘娘,只要慈光仍然普照,大甲媽的香火將萬年不絕,繞境進香的活動也將永遠持續下去。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