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回家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然而,每年春節過後,總會聽到不少抱怨:各種應酬不斷,趕場子喝酒無度,春節花銷年年攀升,生活節奏完全打亂,甚至親朋好友互相攀比,壓力劇增。一方面是文化傳統的傳揚,另一方面是對各種繁文縟節的懼怕。隨著熱熱鬧鬧的元宵節收場,兔年春節也隨之結束,然而,對於過年的種種習俗的愛與恨卻仍然令人回味。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以電子賀卡方式,向親人、朋友祝福,都傳達出人們對過年習俗的認可。無論年味濃淡如何變化,年文化的變遷都順應著時代的發展。在繼承和發揚民俗的時候,若能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內涵與當下社會的時代需求相結合,就能過個既有古樸年味,又不乏現代氣息的新春佳節。
吃喝無度惹是非
一年忙到頭,春節期間本應徹底放鬆休息,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但是有時疲於應酬,生物鐘完全被打亂。
23歲的張然家住三台縣潼川鎮,她説:“最怕在酒桌上勸酒,簡直就像要打起來一樣。”這種酒風往往導致幾家歡樂幾家愁,總有一些“過分耿直”的人成為喜慶熱鬧的犧牲品。今年春節,張然的父親就未能倖免,“每次我爸一喝醉,我媽就要跟他吵架,然後一家人鬧得很不愉快。”
禮品紅包煩憂不斷
“出門之前在禮品上做個記號,初一送出去,等到十五,那個禮品沒準就又轉回來啦!”説起過年,廣元市利州區大石鎮五四村的李志軍為送禮頭疼不已。“禮品太一般了,人情自然也就輕了。可禮品太貴了,經濟上卻無法承受。”這些送來送去的禮品,無非就是酒水、腌臘製品之類,不一定就健康,收禮的人也不見得喜歡。
“過年過節的,還是想給侄兒女們發些紅包,讓娃兒們高興,也討個喜慶,但是紅包講究卻很多,內侄、外侄、遠房分別給多少,都要分清楚,很是累人。”
傳統年俗一樣不能少
“我們的‘年’時間長得很!冬月下旬就要殺年豬,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四全家大掃除……”瀘縣雲豐村六組村民羅慶良説,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算是過完春節。
“我們雖然沒有回家過年,但還是在出租屋貼上了門神和春聯。”劍閣縣涼山鄉聯合村村民楊志和愛人一起,留在打工的廣州市白雲區過年,可過年該遵守的習俗、該有的忌諱他們一樣都不少,“不能説不吉祥的話;大年初一要出去拜年、發紅包、不能掃地。”
年輕人不重老一套
和傳統的過年方式不同,射洪縣青崗鎮井壩村21歲的李松則選擇聚會、上網等方式過年。“爸爸媽媽他們過年規矩多,我們年輕人才不講究這些。”李松説,除了年三十吃團年飯、看春晚和家裏人一起外,其他幾天都和同學、朋友一起過。“初一聚餐、初二上網耍遊戲,初三去縣城唱KTV……小學、初中、高中同學都要聚,時間根本不夠用。”
網上拜年低碳新潮
兔年春節期間,隨著綿陽網民的增多,網上拜年多了起來。綿陽市的大學生劉蓓蓓隨父母到北川新縣城遊玩時,通過手機發微博:“北川,人氣真旺,我的祝福也人山人海地飛向親友……”很快引來眾多網友跟貼祝福。
大年初五,市民龍先生登錄QQ,收到了名為 “闔家幸福”的賀卡。這個春節,龍先生收到這樣的拜年電子賀卡有12封。“以這樣的方式表達朋友間的祝福,我覺得既省事溫馨又時尚新潮。”
本報記者 呂秋 廖晶瑩特約記者 田明霞
北京,2011盞利用各種廢舊物品製作的元宵節花燈絢麗多彩。新華社照片
網友熱議:
“孔雀向西飛”:
過年回家就是吃吃喝喝,路上擠車還累人,簡直沒意思。今年我一個人在廣州過年,很是自在,但當屋外傳來熱鬧的鞭炮聲時,沒有親人在身邊,還是感到了一陣失落。
“回家看看”:
這幾年生活好了,我們這裡走親戚時送禮也少了很多,主要就是擺擺龍門陣,增進親人之間的感情。雖然送禮少了,但春節走親戚還是必要的,不然人情越來越薄,那就不好了。
“天涯有愛”:
今年過年回家,跟著父母親戚聚了好幾次,感覺酒風“和諧多了”。女士可以喝紅酒或飲料,男士可以在紅白啤三種酒之中選擇,並且不再往死裏勸。看來真是時代不同了,人們更注重身體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