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曬春節恐歸五怕

時間:2011-01-30 09:23   來源:人民網

繪圖/李慧涵

  據《成都商報》《廣州日報》報道,當有人埋怨春節回家一票難求時,被稱為“恐歸族”的一些人卻在微博上表達關於春節回家的煩惱和恐懼。博友們紛紛曬出恐歸的理由,更有人總結出“春節恐歸五大怕”等博文,被廣為轉發。

  春節你為什麼害怕回家?都市“恐歸族”話題在網友中引起強烈共鳴。“恐歸”的人,心裏都是怎麼想的?如何從“恐歸”回歸到“盼歸”呢?

  網友總結回家五怕

  “恐歸”的話端才挑起,就有網友迅速總結了春節不敢回家的“五大怕”:一怕飯局“車輪戰”,太累;二怕春運壓力大,太擠;三怕父母逼婚事,太窘;四怕往來人情債,太煩;五怕節後綜合徵,太愁。那麼現實的情況是否如此呢?記者隨即做了一個調查,發現以“恐懼”的程度為序,人們“恐歸”的原因如下:

  一、恐交通擁擠。

  中國的春運每年都是年關的熱點新聞,火車票、汽車票、飛機票,凡是能讓你歸家的都一票難求。就算歷經千辛萬苦搞到票,也心事重重:要提前幾小時去候車呀?會不會人多得擠不上呢?就算上了車,想到車廂裏人滿為患,空氣污濁,也讓回家的心情大打折扣。自駕車回家的也得擔心來回路上的交通怎樣?路況好不好,出行的車子多不多?不會大塞車吧?想起回家之路難關重重,人們家未回,心先懼。

  二、恐花銷巨大。

  網友小丫直言:在這個生存壓力巨大的年代,春節已經成了另一項負擔指數。比如説壓歲錢,按照廣東的風俗,我不僅沒有壓歲錢的負擔,還可以借著未婚的崇高名義大肆“索財”,在廣州,春節簡直意味著收穫的季節。但在內地是不一樣的,壓歲錢的發放規矩是工作的給未工作的發,老人要發、小孩要發、親戚朋友來串門遇上了也得發,而且沒有一百塊你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這麼一通折騰,要想不囊中羞澀都不可能。

  三、恐形單影隻。

  剩男剩女在這個時候又要開始憂鬱了。你以為,他們只是憂鬱如何應對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追問嗎?你也許還不知道吧,現在的剩男剩女,他們面臨的壓力是多方位的,即便父母不説,親戚不問,他們也覺得如芒在背,難受得很。網友小濤説,他恐歸,最怕的是參加同學聚會。現在一去聚會,聽得最多的不是這個同學生了兒子,就是那個同學的女兒在幼兒園如何如何。同學們談孩子,他插不上話自覺無趣也就算了,大過年的,他這個做“叔叔”的,不給孩子們派點壓歲錢就説不過去了。看著同學們個個溫情濃濃地談愛人、談家庭、談孩子,小濤心裏怎一個孤獨了得。

  四、恐走親訪友。

  網友小帥鍋説,他最怕過年走家串戶的“車輪戰”,今天這家明天那家的,想著都煩。他最想的是在家和父母好好聊聊,哪都不去,但是他知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過年就是人情往來,聯絡感情的時候。還有一些人更怕在走親訪友中“露了餡”沒了面子,傷了父母心。

  某網友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大概中國的讀書人都有種衣錦還鄉的情結。作為家鄉為數不多的大學生,能夠順利畢業並且在京城找到了工作,在父母鄉親的眼中我是一名成功者,但作為北漂且生活窘迫的我來説,成功是那麼的遙遠。我害怕回到家裏鄉親父老問我待遇多少、害怕他們問我現狀,這不是因為虛榮,而是我背負著他們的期望,我不忍心看到他們失望的眼神。”

  博友藍靜不想回家

  蓉城雨夾雪,在紅星路一家寫字樓上班的藍靜(化名)盯著電腦螢幕發呆。坐在旁邊的一個同事正小聲地打電話,哀求一個熟人為自己搞一張火車票。和寒冷的天氣相比,春節的氛圍愈顯濃厚。打開自己的微博,藍靜卻寫下了一條“今年,我成了春節‘恐歸族’,不想回家,就想一個人呆著。”

  大學畢業已經四年多,從山東到成都,藍靜努力地工作著。2010年,為了讓自己徹底在這座城市紮根,東拼西湊,藍靜在父母的幫助下,在東二環上買了套60平方米的小房子和一輛小車。這不僅折騰完了4年積蓄,而且每個月養車養房的費用佔去了工資的一大半,算上生活費,只能是勉強夠用。

  以往春節每次一回去,大夥兒都要問長問短,“每個月賺多少錢?什麼時候結婚……”這些好心的關懷,讓藍靜頗為難受。且不説經濟壓力,來回的車票、給親戚的紅包、年貨……基本上一年的年終獎就“廢了”。最頭疼的還是感情壓力,快27歲的藍靜最近兩年遭遇頻繁的逼婚。過年見了爸媽,更是一臉酸澀。作為“剩女”,藍靜心裏猶如壓了一塊沉重的石頭。

  越來越多人“恐歸”

  “恐歸族”已經成為微博上的熱門話題。和藍靜一樣,越來越多的人“春節恐歸”。在微博輸入“恐歸族”一詞,會“蹦”出1400多條微博言論。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恐歸的理由。而在各種論壇上,很多網友都在徵集不回老家、不一樣的過年方式。拼年夜飯、拼出遊……這些“春節不歸家”帖子,始終透露著愁緒和冷清。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偉認為,春節回家團聚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沿襲的傳統,因此被賦予了很多沉重、厚重的情感。不過現在回一趟家,也許根本無法放鬆,先是春運的壓力,然後回到家,頻繁地走親訪友等,都會讓在外打拼的年輕人越來越害怕春節回家,因此“恐歸”的情緒可以理解。

  但是,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子女應該盡的孝道。而父母的思想也應該更為開明一些,時代在進步,子女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不用過於操心,比如逼婚等大可不必。而在人情禮節方面,也應該量力而為。這樣,春節才能真正是家人團聚、身心放鬆的節日。(整理/于岩)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