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過了冬至,春節的腳步也便不遠了,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春節“新民俗”油然而生。“放鞭炮”、“包餃子”、“拜神”等過往人們都會依循的春節習俗,或在安全考慮之下被禁止、或嫌麻煩而取消。
但惟獨,春節喝“福酒”的習慣,依然流傳至今,即便是“禁酒令”出臺,人們寧願不親自駕車,也難擋春節家人團聚、朋友聚會中飲酒助興的興致。某超市負責煙酒櫃的張先生説,“春節,少了酒就沒有氣氛。因此,我們騰開更大的地方來銷售酒類。根據這段時間的情況來看,帶吉利敬酒語的白酒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比如金六福酒有"福運長久,六六大順"的好意頭,所以銷售情況非常好。”
春節憑“酒”助興由來已久
早自西周開始,我們的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由此掀開過年飲酒的先河。至漢代,“年”作為法定節日固定下來,春節飲酒已形成風氣。
明人沈宣有《蝶戀花 除夕》詩云:“分歲酒闌扶醉起,闔門一夜齊歡喜。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可見飲“分歲酒”,乃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頭戲。
時至今日社會,春節喝“酒”仍然是人們過節保留的習俗。中國人每每遇到喜事好事都需要用酒。春節需要美酒的裝點;婚禮宴請需要佳釀的添喜;功成名就需要好酒慶賀,交朋結友需要美酒助興,這是中國民族千古不變,代代相傳的傳統。在春節的日子能有幾杯白酒,有幾分濃濃的醇香,更能助興。舉一杯酒,祈求六福蒞臨。即便不能開懷暢飲,小酌幾口就能暗自覺得沾了福氣,便可暢懷。
民俗在變,“祈福”情結一直沒變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人過年的方式也在與時俱進,人們都在選擇著既喜慶祥和,又有著嶄新形式的“新民俗”,來歡度春節。
“年俗是不斷推陳出新的,但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過年的精神內核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對"情"的召喚、對"吉祥"的祈願。”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主任陳竟教授曾表示,所謂民俗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約定俗成的群體習慣。
外在的物質可以替代,操作的方式可以簡化,但惟獨藏在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春節情感長盛不衰,人們渴望團聚、渴望溫情,人們祈求幸運、祈求順利,人們對於“福”的祈願不曾遺忘。金六福酒在喜慶市場上廣受大眾歡迎,無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福酒”文化深入人心
白酒本是一種非功能性、非生活必需品的助興之物,是悠揚的文化賦予了白酒無盡的生命力。
在春節,飯桌上人們舉杯暢飲,在碰杯裏充滿了滿滿的情感,祈求六福臨門,這酒中寄寓的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祝願,然而,誰不想長壽福、富裕福、康寧福、美德福、合福福、子孝福等六福彼此共用呢?“金六福酒”便是取其六福之意,在人們飯桌上,備上一瓶“金六福”,更是呈現了濃濃的祝願之情。
大年之日兒女為慈父敬一杯福酒,祝他老人家 “福壽雙全”,長壽延年;與妻子喝一杯福酒,添一份恩愛;與好友舉杯,美酒助興,祈福迎祥。
福酒,儼然成了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