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文化交流 探訪四川獨有文化名片

時間:2011-07-12 09:24   來源:四川日報

  “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特別報道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一直以來,陸游的這首《梅花絕句》讓臺灣同胞焦仁和對成都有著強烈的嚮往。7月11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與四川省政府主辦、四川省文化廳承辦的“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在成都啟動,焦仁和終於和近百位來自臺灣的文化、教育、新聞界知名人士、文化機構負責人及50位大陸文化界知名人士一道,踏上了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

  □本報記者 覃丹 黃裏

  探訪四川獨有文化名片

  “這次來,我一定要實地看看‘錦城西’到底在什麼地方。”嘉賓焦仁和説,雖然“二十里”的梅花多半已經不在了,但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宮和浣花溪,是此行一定要去的地方。“詩中的畫面是很抽象、很唯美的,現實中的成都已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但這些隱于都市的名勝,是這裡獨有的文化名片。”焦仁和認為,這次活動是促進兩岸文藝界交流的一次盛會,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四川,領略更多四川文化的風采。

  嘉賓劉國松是有名的畫家,因沉醉於九寨溝的美麗,他曾先後四次前往九寨溝,畫出150多幅山水畫。“這次希望看到更多的四川景區。”劉國松興奮地説,雖然來過四川多次,但只有這次是專門的文化之旅,希望能畫更多美麗的四川山水。

  關注地震災區文化重建

  嘉賓張譽騰已到過成都多次,但還未去過“5 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這次來四川,最想看的是汶川博物館,最關注的是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現狀”。

  今年5月12日,汶川縣博物館正式開館,6000年的羌族文化在這裡得到集中展示和傳承。“聽説這座博物館集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和購書中心功能為一體,我很想去看看。”張譽騰説,臺灣也經歷了“9 21”大地震,此行希望找一些兩地有著相近特點的博物館進行交流。此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很感興趣的他還希望去災區看看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復原和保護情況。

  共尋遺址保護有效途徑

  嘉賓許桂芳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要將四川有關城市“三館”建設的好經驗帶回臺灣。與四川同行交流考古發掘與城市建設的兼顧問題,也是他關注的重點。

  “臺灣倡導‘文化先行’,在城市重大建設之前將有遺址或可能存在遺址的地段規劃為公共用地,劃設保護區,以有效避免對遺址可能造成的破壞。”許桂芳説,四川有1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點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四川是一個文化大省,希望借此機會,和這裡的同行探討更多有關考古發掘和遺址保護的有效途徑”。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