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壯族農家,在新年正月初一日,要讓小孩到河灘邊牽“石牛”回家。認為凡是有洞的石塊,就是“石牛”,可以用牛繩穿著,牽回家中,“養”在牛欄,求得一年中牛只興旺,免病消災。到了農曆的四月初八,壯族認為是“牛王節”、“牛魂節”或“開秧節”。仫佬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則要在這一天過“牛王節”,用各種形式為耕牛過節。桂西北山區的壯族,認為這一天是牛王誕辰(也有在農曆五月初七、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七過此節的)。他們認為春耕時耕牛受到人的鞭打呵叱而失魂,所以要在春耕後,牛王生日之時,進行慰勞,為之招魂並讓它休息。各家要由家長牽牛繞桌一週,然後喂糯米飯及甜酒,雞蛋湯或綠豆湯等,以竹筒灌喂,再喂糍粑。小孩要在牛角上纏以紅紙,為其祝賀生辰。大人則要打掃修整牛欄。布依族要做“牛王粑”給耕牛吃。仫佬族要以酒、肉、糯米飯祭牛欄,祭畢將糯米飯喂牛。廣西三江、孟江一帶的侗族,要採回一種據説能生津發力的樹葉,用其汁水漚米,蒸成黑色米飯喂牛,為耕牛增強體質。廣西北部山區瑤族也認為四月初八日是“牛頭王生日”,因此到了這天,不僅要讓牛休息,而且要喂牛吃糯米飯、或以烏拉葉、楓樹葉合煮染色製成的黑糯米飯,以酬謝其對人類的貢獻,並祝禱牛的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