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畫

時間:2010-08-12 15:30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位於寧明縣耀達鄉明江西岸,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嶺南左江流域壯族先民駱越人巫術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跡、國內外著名的古代涂繪類岩畫點,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歷史,以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圖像眾多,成為廣西左江流域岩畫的典型代表而聞名於世。1988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花山,壯語稱為pay laiz(岜萊),即畫得花花綠綠的山,是一座峰巒起伏的斷岩山,高270米,南北長350余米,臨江西壁陡峭,向江邊傾斜。岩畫以赤鐵礦和動物膠、血混合調製的顏料繪製,呈紅色。畫面寬170余米,高40余米,面積約8000多平方米,除模糊不清的外,可數的圖像尚有1900余個,大約可分為110組圖像。畫面從山腳2米開始繪製,以5-20米高的中間部分的畫像最多;岩畫以人像構成主體,人像一般作正面、側身兩種姿式,皆裸體跣足,作舉手曲膝的半蹲姿勢,輔以馬、狗、銅鼓、刀、劍、鐘、船、道路、太陽等圖像;每一組正中或上方位置者多為腰挂刀劍、頭上有獸形裝飾,配有坐騎的數米高巨人,威風凜凜的居高俯視著擊鼓弄樂、縱舞狂歡的人群,應為部族首領或活動的指揮者。這些岩畫構圖與人物造型勾畫出一幅幅內容豐富,意境深沉的畫面,真實地反映了己經消逝久遠的駱越社會活動情景。

  花山岩畫是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古代岩畫之一,其融整體(左江岩畫)的規模宏大、單體(自身)的氣勢雄偉、個體人物(岩畫中)體形碩大之“三大”特徵于一體,從而形成的雄闊氣勢為其他岩畫所不能比擬;花山岩畫的圖像大多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單色平涂的創作方法,用特製的軟筆在岩壁上塗抹圖像輪廓,形成“剪影”般的藝術效果,造就了花山岩畫粗獷的外貌及活躍的動感,具有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壯民族先民繪畫藝術的不朽傑作及傳承基礎。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