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牡丹畫第一村全民畫牡丹 年賺900萬

時間:2009-05-28 00:16   來源:台灣網

  

  農民書畫家現場秀畫技。(台灣網 羅煜明 攝)

  

  正在作畫的小女孩。(台灣網 羅煜明 攝)

  

  美女記者抓拍小朋友作畫。(台灣網 羅煜明 攝)

  台灣網5月27日洛陽消息 男女老少畫牡丹,幸福生活吉祥如意。這就是5月27日第八屆“網上看河南”北線采風團在洛陽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看到的景象。

  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地處漢魏故城遺址,因西元62年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築“平樂觀”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全村共有人口6473人,有43個村民小組,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産基地,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近年來,富裕起來的洛陽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農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喜愛並從事書畫藝術的人越來越多,緊鄰旅遊勝地白馬寺的平樂村出現了許多愛畫牡丹的農民畫家。隨著洛陽旅遊業的日趨繁榮,外地觀光者在欣賞洛陽牡丹芳姿的同時,對極具特色的牡丹畫愛不釋手,他們積極踴躍購買,促進了牡丹畫産業的蓬勃發展。

  今天上午9時許,采風團來到該村時,數十位牡丹畫畫師正露天作畫,街道兩旁門面房的外墻壁上,挂著數十幅已經裝裱好的牡丹畫。現場表演的畫師中,既有有白髮老者,也青澀孩童,還有神采奕奕的女畫師,有的畫位上,祖孫三代同場揮毫。他們在潔白的宣紙上,揮毫潑墨,勾皴染點,一掰,兩掰,一朵,兩朵,不一會功夫,一片姹紫嫣紅的牡丹,就在眼前悄然綻放了。

  據隨行的洛陽宣傳部同志介紹,平樂村村民們幾乎人人會作牡丹畫。牡丹畫技藝更有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在老一輩畫家的影響下,村裏出現一批批後繼者,代代影響,平樂村就形成了現在多層次的牡丹畫家隊伍。村中老一輩畫家郭建忠一家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郭建忠老人自18歲從師學藝,隨後又將牡丹畫技藝傳授給其兒子郭亞修和孫子郭騰飛。在郭建忠的帶領下,祖孫三代都學會了繪畫,成為平樂村名副其實的牡丹畫世家。

  郭建忠老人向采風團介紹説,平樂村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起平樂牡丹書畫院,他本人擔任平樂牡丹書畫院常務理事長。畫院每年組織舉辦3至4次牡丹畫培訓班,聘請全鎮優秀畫家講習授課,並邀請洛陽等地專家進行交流,促成當地牡丹畫技藝傳承,使得平樂牡丹畫産業有了長足發展。截止目前,全村共有專業牡丹畫師100多人,牡丹畫學員300多人,每年可創作牡丹畫10萬幅,經濟收入900多萬元。

  “平樂農民牡丹畫”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初以郭泰安為首的幾位當地農民率先建立漢園書畫院,切磋、交流繪畫技術,推動牡丹畫創作水準的不斷提高。後來,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先後通過拜師學藝,掌握了牡丹畫創作技能,使當地繪畫隊伍不斷壯大。如今,平樂村已初步形成了牡丹畫創作、裝裱、包裝、銷售等一條龍的文化産業基地,建成“牡丹畫一條街”,涌現出繪畫愛好者300多人,其中專業繪畫人員110人,許多牡丹畫家在國內書畫大賽中多次獲獎。該村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特色文化産業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羅煜明)

  

  男孩專注父親作畫。(台灣網 羅煜明 攝)

  

  牡丹畫一字排開。(台灣網 羅煜明 攝)

  

    平樂村老人專心作畫。(台灣網 羅煜明 攝)

編輯:羅煜明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