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亞運會男雙決賽成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雙決賽的“翻版”——對手一樣,但結果卻翻轉過來,截然不同。上次的亞軍李靜/高禮澤這次登上了冠軍的領獎臺,真的是短短兩年間他們的水準有了質的躍升嗎?
其實不然,只能説是中國男雙馬林/陳玘自己發揮平平。男雙曾是中國男子乒乓球的突破口,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乒乓球陷入低谷之時,男隊的重新崛起,男雙功不可沒。而中國男雙的法寶,就是比賽中對兩條直線落點的運用,這一招在應對歐洲選手時尤其見效,因為他們速度較慢動作遲緩。但十年過去,這一招早已不“鮮”,記者在韓國男雙的賽前訓練中就不乏見到兩條直線的運用,更何況淘汰了韓國人而晉級的中國香港選手?作為前中國國手,李靜和高禮澤對中國選手技術線路的熟悉程度不言而喻,而馬林/陳玘顯然對這種困難準備不足,依然沉浸在04年以來的屢次勝利中。這也是第二局上來,面對對手的線路封鎖,中國男雙無力擺脫,很快以4:11告負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雙打之爭幾乎就是前五板之爭,由於兩人存在跑位上的困難,一旦不能掌握先機,就很可能陷入被動,難以像單打那樣依靠個人能力轉攻。此前,李靜/高禮澤的技術相對現役國手而言不是太先進,尤其在前幾板的爭搶中不夠積極,而他們兩每人平均屬於直板單面拉,面對馬林和橫板陳玘,基本屬於兩面打三面的狀況,一旦不能主動上手,隨後的被動可想而知。但此番亞運會有所不同,李靜/高禮澤有備而來,也加強了挑打等臺內爭奪技術的運用,這一點在複賽淘汰韓國時已有所顯現。作為已經被其淘汰一對雙打王皓/馬龍的中國隊,對此變化不可能不知情,但關鍵時刻容易保守的馬林,顯然拖累了陳玘的發揮。中國男雙無法先發制人,相持段中又不及香港選手搏命,馬林的對拉能力不要説比李靜,就是較之高禮澤也無絕對優勢。因此,第三局上來1:6落後的尷尬也就在所難免。
最後,李靜/高禮澤早在中國八運會時就已成名,多年默契無人能及。馬林/陳玘雖不是新配對,但用劉國梁的話説,北京奧運會沒有雙打,雙打融入團體比賽之中,單打的份量自然會超過雙打,因此,為了2008奧運會名額的隊內競爭,陳玘已改為主攻單打,“今日的陳玘已不是昔日的陳玘”。從另一個角度説,中國隊本次出征亞運會,重在團體和單打金牌,雙打份量稍輕,因此而影響了馬林/陳玘的配合程度也不足為奇。
(來源:華奧星空)
編輯:大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