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民運會如火如荼 少數民族運動是玩還是賽

時間:2011-09-14 11:06   來源:解放軍報
  採訪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前往賽場的班車上,聽到旁邊的兩名同行在閒聊。

  “我去採訪射弩比賽,有兩個選手環數一樣,裁判非要加賽,讓他們分出名次。其實民運會就是讓大家來玩的,沒必要非得分出個高下。”

  “沒錯。我老家在山區,每年村子之間也有類似的民族體育比賽,像鞦韆、摔跤這些項目都有,獎品很簡單,就是瓶綠茶,可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照樣玩得很開心。像民運會這樣把比賽規則和器材弄得‘規規正正’的,反倒好像讓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少了些味道。”

  “玩”還是“賽”?這確實是許多人在接觸全國民運會時的困惑。的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大多都是少數民族群眾在田間地頭休閒玩鬧時誕生的“遊戲”。像押加據説就是藏族農民在勞作休息時倣照牛犁地時的狀態,兩個人將一條粗帶挂在脖子上,手腳伏地奮力向相反方向爬,比誰的力氣大。由於規則和器材簡單,給他們單調繁忙的農活帶來不少樂趣,所以押加才得以在藏族地區普及,成為藏族人民喜愛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

  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在於其玩起來像“遊戲”,或許更在於其間能“分出個高下”的競技性。像玩鞦韆,是要看誰蕩得高;比射弩,就是要看誰射得準;打陀螺,就是要看誰的陀螺轉得時間長。個中高手或獲勝者往往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成為年輕人爭相效倣追逐的明星。即使是像廣西民間農曆“三月三”舉行的“搶花炮”,看上去沒什麼規則,但還是要憑藉體力和技巧才能在上百甚至上千人參加的遊戲中搶到花炮,“搶”到吉祥幸福,也有了“侗鄉三月風光好,天結良緣搶花炮;要得侗家姑娘愛,花炮場中稱英豪”的説法。

  其實,在少數民族體育應該是“玩”還是“賽”的抉擇上,全國民運會已經在不斷進行著改進。借鑒去年全國體育大會獎勵辦法改革成功的經驗,本屆民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取消了金、銀、銅牌,改為設立一、二、三等獎擴大獲獎面,既可以淡化比賽的“火藥味”,又能夠體現適當的競爭性,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真正把民運會辦成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友誼的民族體育盛會,讓少數民族同胞享受到其間快樂、祥和的氛圍。

  而在廣西花炮隊教練譚毅謀看來,“搶花炮”從民間“遊戲”演變成民運會的比賽項目,這項運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加,“我們在‘三月三’玩的‘搶花炮’,其實很多人只是湊個熱鬧,根本摸不到花炮的邊。現在‘花炮’進入民運會,規定每隊為8人,花炮發射也從過去的火藥引爆改成電子發炮,更加安全,並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比賽規則,這樣觀眾們才能看得明白,才能有興趣參與進來,‘花炮’這個傳統項目才可以煥發出新的活力。”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