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體育事業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動力

時間:2011-09-01 15:51   來源:新華網

  正在廣州市舉辦的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接近尾聲。專家評價説,從選手們的競技狀態和精神狀態來看,中國各民族的百姓正在享受體育帶來的實惠和快樂。

  “運動員們昂揚鬥志的背後,其實可以品味出很多內容,”少數民族研究專家、東中西發展與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於今説,“我們發現,一個地區的體育發展水準總是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我國各民族體育事業的興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民族地區的社會進步。”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54年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項目設置由起初的表演項目多、競賽項目少,逐步發展到競賽項目與表演項目並重,競技水準和觀賞水準都有大幅度提高。

  比如競賽項目從第二屆的2項發展到第八屆的15項,金牌總數從幾枚發展到上百枚,能獲得金牌的代表團數量在不斷增加;此外,表演項目總數也從第二屆的68個發展到第八屆的近150個。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譚徽在表示,這些數字很能説明問題,這一方面體現了國家對民族體育文化蒐集整理的重視,繼承和發展了那些對增進身心健康有價值的項目;另一方面也説明在國家政策和當地群眾的努力下,我國各民族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傳統體育事業也相應得到繁榮。

  中國在10多年前頒布的《體育法》第六條中明確規定:國家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體育事業,培養少數民族體育人才。這使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有了立法保障。

  著名人類學家、日本體育學會副會長寒川恒夫説,他曾到多個國家的民族地區考察,在實地調查中發現,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有些地方正在慢慢開發和整理,這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興旺的經濟形勢又會帶動當地體育事業的發展。

  寒川先生的很多朋友經常相約到新疆看“叼羊”和達瓦孜表演,他們認為這兩種體育運動體現了當地人原始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對全人類來説都是相通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民族資源豐富的地區都已開發出民族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項目,青海省西寧市還在建設青海湖民族體育圈,中國民族體育潮方興未艾。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少數民族的人口變多了,這是他們發展最基本的元素。”於今説,由於我國在不同地區推行了不同的人口政策,比如國家政策規定,少數民族百姓享有比漢族生育更多孩子的權利,以保證少數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其人口增長速度高於漢族人口的增長速度。此外,由於醫療條件的改善以及體育運動的蓬勃興起,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每人平均壽命也不斷增加。西南政法大學體育部的朱琳老師認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自産生以來,始終與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習俗、信仰相聯繫,具有明顯的傳統性,而民族體育事業對於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一直起著巨大作用,今後這種影響還會不斷增強。(記者 程義峰 賈文軍)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