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借大運會獲重塑之機

時間:2011-08-13 10:05   來源:中國時刻網

  “割裂”的深圳正借大運會加快拼接起來。

  曾幾何時,用“關內關外兩重天”來形容深圳,實不為過。四年前,深圳獲得了一次重塑之機 2007年1月,深圳獲得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辦權。

  首次主辦大型國際性盛會,給予深圳一個城市超常規發展建設的理由,更為“特區一體化”鋪上一層厚重的底色。

  本報記者根據公開資料匡算,投入到新建和改造大運會場館及配套設施的資金達到138億余元。另據深圳大運會執行局發佈的數據,截至大運會舉行,深圳交通系統用於對外交通、道路網、公共交通、智慧系統、交通管理設施等六大方面的投資共需1415.85億元。

  再加上合計數百億的城市更新和美化工程、環境治理工程及賽事經費等,直接或間接投入到大運會及相關配套的建設資金有望超過2000億元。

  相形之下,由此産生的城市環境、公共設施提升和産業帶動等“大運紅利”更是難以估量。

  大運會重塑深圳

  深圳收穫“民生大運”

  進入8月,“深圳市容環境提升行動”陸續收官。

  其間,深圳全市280條主次幹道、4200萬平方米的建築立面、160多個城中村和小區環境經過了系統整治、改造、刷新和設施的添置。

  大運會執行局人士告訴記者,市容提升行動從2009年底動員開始持續500天,耗資過百億。記者從寶安區有關部門獲悉,該區用於市容提升的資金累計達48.8億元。

  “行動”還囊括了城中村綜合整治、燈光夜景提升、綠道網建設、環境衛生和市容秩序保障、病媒生物防治等。其中,城中村綜合整治實施項目1608個,總投入達20億元。此外,深圳還投入150多億元進行水環境治理。

  從直觀上看,大運會尚未開始,深圳已開始收穫城市硬體提升的紅利。

  深圳經濟特區擴容之後,400平方公里的特區已擴至2000平方公里,包括生活環境、交通、教育、醫療、網際網路等基礎設施的均衡化是實現特區一體化的重要一環。據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測算,特區一體化將耗資8000億元。

  在籌辦大運會的直接推動下,深圳軌道交通線路總長一躍從22公里擴展到178公里,遠遠超過申辦時承諾的155公里目標任務。申辦大運會成功後開工的深圳軌道交通二期工程總投資750億元,延伸到原關外的龍崗、寶安等地區。

  深圳市軌道辦主任趙鵬林表示,深圳地鐵二期5條地鐵6條樞紐,加上配套市政項目一共投資了1000億元,5年時間平均每年200億元,這個資金量是特區建區以來最大一筆基礎建設投資。

  另外,總投資214億元的深圳機場第二跑道,總投資167億元的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段,總投資約70億元的廣深港客運專線福田站暨福田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總投資約41億元的深圳北站等重大工程,都將漸次啟用或開通。

  受益於大運會的帶動,2008-2010年深圳完成重大項目投資累計超過1500億元。“十一五”期間,深圳市本級政府投資總額達2038億元,大筆資金的投入保障了特區外主幹道改造、軌道交通、污水處理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落實。其中,向原關外地區投入的城市基本建設資金超過600億元。

  大運會執行局場館部負責人指出,在場館建設方面,深圳市將場館的分佈和本來城市建設規劃所需要的一部分功能結合起來,原關外的龍崗區就集中了大運會近一半的場館。

  深圳大運4年的籌辦過程推動了深圳,尤其是原關外地區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和社會管理水準的提升。

  在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看來,“辦城市”保障“辦賽事”,“辦賽事”同時亦推動“辦城市”。

  開幕式場館預期後年盈利

  深圳大運會共使用63個體育場館,在“節儉辦大運”的前提下,其中新建場館僅22座,改建31座,臨時場館10座。

  本報記者根據公開資料匡算,投入到新建和改造大運會場館及配套設施的資金約138億余元。其中,用於新建場館的資金約94億元,改造翻新場館資金約6億元,五大配套工程建設資金約37億元,臨時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約1億余元。

  上述基建投資除了國家、省市政府資金的投入外,也有企業資金的參與。據本報記者了解,本次大運會中屬於“政府主導、企業建設”的有深圳灣體育中心、大運會海上運動項目七星灣分賽場、中海大運酒店等三個項目,總投資共計31.8億元。

  當中,以開幕式舉辦地深圳灣體育中心的投資模式最為典型。深圳市政府以BOT方式將該場館整體交由華潤集團投資、建設並運營50年,經營期滿後移交給政府。

  王榮表示,當大運會還沒開幕,下半年場館租用都已經解決了,這樣的企業運作如果能引入,也為政府不花錢、企業花了錢後收到效益提供了條件。

  華潤集團副總經理莫志宇透露,深圳灣體育中心預計明年實現投入和收益持平,2013年實現盈利。

  事實上,投資龐大、回收期長、回報率低的大型體育場館在主辦大型賽事的政府眼裏是塊“燙手山芋”。國內商業化運營程度不高、利用率低下,長期靠吃“皇糧”度日的場館不在少數。

  大運會執行局場館部負責人表示,大運場館的佈局,除了大運主場館和深圳灣體育中心,大部分場館都設置在社區、學校以及體育訓練基地,這種佈局一方面能夠充分滿足比賽需求,另一方面,有利於這些場館在賽後能夠迅速地投入運營。

  以大運村為例,其選址在新的深圳市職業技術資訊學院,村內的建築和房間格局,都是參照大學校園宿舍標準建造,賽後即變身為學生宿舍。上述大運會執行局人士指出,此項操作減少了大運村每年1000多萬元的維護費用。

  而據深圳財政委員會有關人士透露,該部門正著手進行大運會經費的統計,以便日後發佈。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