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辦賽新模式——寫在深圳大運會閉幕之際

時間:2011-08-23 20:5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深圳8月23日體育專電(記者李麗、淩廣志、鄭天虹、詹奕嘉)簡短明快但富有內涵的開幕式取代了場面宏大的文藝表演,網上虛擬火炬傳遞取代了大規模的實地傳遞,其他不必要的項目環節也大量刪減……

    深圳大運會在北京奧運會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立足改革創新,張揚大運會回歸教育功能、張揚青春活力、城市快樂互動的特質,強化了節儉、民生、互動、快樂等元素,豐富了“中國辦賽模式”的內涵,打造了一個“不一樣、也精彩”的盛會。

    無論是北京奧運會的盛世華章,還是深圳大運會的青春激蕩,中國政府和賽會組織者都從求真務實的理念出發,選擇了一個符合時代要求和賽會宗旨、特點的辦賽模式,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節儉模式

    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記者看完後大運會的開幕式後情不自禁地問,本屆大運會選擇簡約,是否由於金融危機影響仍在?大運會開閉幕式副指揮長石鋼表示,這與金融危機沒有關係,是組織者的辦賽理念發生了變化。

    去年,深圳這個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GDP,達到9510億元,排名全國大中城市第四位,辦大運會並不差錢,但深圳人注重的是“不一樣的精彩”的辦賽新理念,並努力付諸實踐。

    開幕式雖無豪華鋪陳,但200萬個廢棄礦泉水瓶子裝飾的舞臺吸引了很多目光。紐西蘭《星期日星報》記者亞倫説:“開幕式希望傳遞的內容很多,用作裝飾的塑膠瓶都是回收來的舊瓶子,體現了環保理念。”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體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説,這是一個務實的創意,節約了成本,宣傳了環保,徵集的過程還調動了市民參與的積極性。

    深圳在預算上的“精細”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開幕式。

    本著“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的原則,深圳大運會所用場館只有約三分之一為新建。

    深圳福田區統計數據顯示,該區賽場所有通用物資如果全新購置,將耗費2000多萬元,而通過租賃方式,最終所需經費只為前者的約四分之一。

    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説:“辦大型賽事不可能不花錢,關鍵在於如何少花錢、會花錢。”

    本著這個思路,僅用40多人的團隊,深圳就完成了一屆國際體育盛會的後勤保障。火炬傳遞將原計劃的50場縮減為5場,預算從8000多萬元降低到不足原先的八分之一。與此同時,參與火炬虛擬傳遞的網民超過千萬人。同時參加了實地和網上傳遞的付蘭慧説:“網上傳遞方便快捷,而上千萬人的參與也是實地傳遞很難達到的,我覺得不少活動都可以借鑒這種創舉。”

    鮑明曉認為,大運會相比較于奧運會、亞運會,規模、地位、水準本身就存在不同之處,深圳大運會簡約辦賽是實事求是,而大運會一些回歸教育、百姓生活的理念和做法是順應潮流,希望能夠成為今後辦賽思路轉變的良好開端。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