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亞運帶給廣州無形“蝶變”
“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與現代城市的高成長性有著高度的內在相通。城市的發展需要內在精神動力的助推,亞運會則提供了這個契機。
還有一百天,廣州亞運將正式拉開大幕。借亞運東風,廣州在城市面貌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將是亞運留給廣州的財富。然而,亞運帶來的絕不僅僅是這些看得見的變化,無形的、看不見的內在變化毫無疑問將是亞運留給廣州的最大一筆財富。
國際經驗表明,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歷來是主辦城市加快城市建設、促城市發展轉型升級的一條有效途徑。1988年韓國首都首爾承辦奧運會,在此之前,“韓國製造”是粗質廉價的代名詞。然而16天的奇跡,仿佛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之後,以漢城奧運會為起點,韓國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經濟騰飛,由發展中國家轉型成為新興工業國家。
某種意義上説,“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與現代城市的高成長性有著高度的內在相通。城市的發展需要內在精神動力的助推,亞運會則提供了這個契機。表現在政府層面,通過舉辦亞運賽事,提高“辦城市”能力;表現在市民層面,通過參與亞運、服務亞運,提高城市的歸屬感,從而提升公共文明和市民素質。
本屆亞運會將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賽事規模創歷屆之最。舉辦如此大型賽事,本身就是對廣州的承載能力和動員組織服務能力的一大考驗。而通過這場考驗,可以進一步提高廣州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現代化水準,使城市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環境進一步優化。
更重要的是,重大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機制,它能使城市形象“品牌化”,起到吸引投資、增加就業和吸引遊客的作用。在這方面大型體育賽事表現尤為明顯,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了競技體育本身,而成為文化盛宴和推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可以説,亞運會為塑造、提升廣州城市形象,擴大影響力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對內增強了市民的凝聚力、認可度,對外加強了文化交流、傳播了城市形象。
在城市理念上,亞運會在籌辦過程中表現出的以人為本、惠及民生理念,將有助於廣州在今後的城市管理中,更多地從民生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聽民聲、納民意。從根本上説,體育賽事需要政府和市民之間有良好的互動,亞運會所凝成的互動將極大地提升城市的公共文明。這無疑是廣州市民所樂於見到的。
城市的主體是人,亞運會帶來的變化終究要通過廣州市民來體現。我們經常津津樂道于某個國際大型體育賽會後,東道主的文明素質得到大幅提升。亞運會也將給廣州市民提出同樣的問題。通過參與亞運、服務亞運,市民的城市榮耀感上升,從而內化為文明素質的提升;而圍繞著亞運的人居環境、城市面貌的改善,又可以從外部助推市民文明素質的養成。在“亞運廣州行”微笑日、清潔日等一系列活動中,廣州市民已經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志願服務精神,相信經過亞運會的“洗禮”,廣州人與生俱來的禮貌待客、熱情服務、志願參與的公共文明程度會越來越高。
“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這種新生活需要每一個廣州市民以東道主的姿態,爭當文明人,進而以此推動、提升整個城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