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中國亞運代表團-田徑

校園走出亞運會選手 復旦大學生成全國田徑冠軍

時間:2010-10-07 09:07   來源:新民晚報新民網

趙婧是從校園裏走出的亞運選手 鐘喆

  北京奧體中心內,廣州亞運田徑集訓隊訓練熱火朝天,場地上一對姐妹花選手有點“另類”。大姐叫金源,小妹叫趙婧,都是復旦大學的本科生。一個月前在山東舉行的亞運選拔賽上,她倆分別摘得女子3000米障礙冠軍、800米銀牌。

  近年來,像金源和趙婧一樣,走體教結合的路進大學深造的體育健將不在少數。

  並非不可能

  土耳其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讓世界記住了23歲的“眼鏡俠”胡凱的名字。高三才練習短跑的他,582分的高考成績,超過了當年山東省本科分數線,胡凱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招錄取。大學期間,在教練李慶的指導下,戴著500度的“玻璃片”,胡凱馳騁賽場。中國第一個世界大賽男子百米金牌的選手、中國首個進入奧運會百米第二輪的運動員、東亞運動會冠軍,“眼鏡俠”名揚天下。

  這一次在亞運集訓隊裏,我們同樣看到了趙婧的名字。趙姑娘也是邊讀書,邊訓練,高考成績將近500分,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特招錄取。

  剛開始,趙婧只是國家二級運動員,這個成績在高水準選手看來,實在不值得一提。可就是這麼個不服輸的小女孩,在3年時間裏,從名不見經傳的三流選手,一路躥升到國際健將,站上全國冠軍的領獎臺。“她就是那個復旦的大學生。”每次比賽,趙婧都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成為專業選手談論的對象。這次亞運選拔賽,她更是以第二名的成績入選國家隊,準備征戰亞運。

  一路很辛苦

  學習訓練兩不誤,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路走來,幾多艱辛,只有趙婧自己知道。

  “下午訓練,經常要到6點才結束。而餓著肚子直接跑到教室去上課,更是家常便飯。”每到週末,同學懶在床上休息,可趙婧卻要去訓練場,寒暑假甚至過年,宿舍空了,小姑娘一個人要堅持訓練。

  運動成績好了,趙婧外出比賽的機會越來越多,自然要影響到學業。好在,復旦大學有不少課程可以通過網路視頻學習。當然,同學也很照顧她,外出比賽時,好友經常發來短信和郵件,“彙報”課程情況,進行“遠端教育”。

  比賽結束,回到學校的頭幾天最難熬。趙婧總是一個人跑到教室,借來筆記,一抄就是大半天,不明白的地方,她還得四處請教。努力總有回報,3年來,趙婧的平均績點在3.0左右(滿分4.0),雖然算不上優秀生,但也相當不錯。今年,趙姑娘還破格直升研究生。在亞運集訓隊中,像趙婧這類的選手並非個例。

  發展新方向

  舉國體制下,中國競技體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第一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但冠軍畢竟只有一個,大部分運動員退役時,對於未來,一臉迷茫。冠軍搓澡工鄒春蘭、賣金牌找生路的艾冬梅……即使是冠軍,當他們走向社會,昔日的輝煌已經不能成為討價還價的資本,而缺少“一技之長”,生活艱難的不在少數。而通過體教結合的道路走出的金牌選手,就顯得更有廣闊天地。

  在復旦大學各支運動隊裏,這些年走出的運動員大學生中,留校任教的老師、公務員、律師、金融從業人員等大有人在。4年的大學生活更給他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當專業運動員沒了方向,畢業後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表現出色,成功地實現了人生的角色轉換。

  而今,在清華、北大、復旦這樣的國內知名學府,體教結合已經有了多年嘗試,成功的範例並不少見。培養“能文能武”的大學生,絕不是天方夜譚。

  記者 鐘喆(本報北京今日電)

  評論:

  從胡凱到姐妹花

  這幾天,楊威、高崚的“清退門”事件觸動了大學和運動員之間的敏感神經。從賽場到課堂,運動明星成為校方對外擴大學校名聲的招牌。但事實上,從課堂到賽場,與此對應的模式也正在日益成為中國運動員的組成方式。從清華的“眼鏡俠”胡凱到如今的復旦姐妹花,大學生運動員越來越受到關注。

  對於中國很多高校來説,對高水準運動隊的重視遠不如對學術水準的重視。高水準運動隊其實是以整個學校的體育教學狀況為基礎的,組建高水準運動隊與學校體育的開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這才是真正的體教結合。如何讓體教結合走得更好,關鍵是要有一套因地制宜的保障制度和激勵機制。唯有這樣,才會在亞運會乃至奧運會賽場看到更多胡凱。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