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同場共“武”中華國粹 “力保”亞運首金
在13日的廣州亞運會武術項目長拳比賽中,儘管未嘗到獎牌的滋味,但第四名的成績依然讓中國澳門的功夫王朱志偉感到欣慰。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攝
廣州亞運會13日上午産生首枚金牌,中國武術運動員袁曉超如願最終摘得長拳冠軍。而來自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運動員也均“武”出訓練時的成績,拿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此間有外界評論説,中國人一向看重開門紅,北京亞運會、北京奧運會首枚金牌均産生於中國軍團強項,從中不難看出東道主編排賽程時的用心良苦。本屆廣州亞運會,東道主將國粹武術的男子長拳列為首金,最具奪標希望的是已經“轉嫁”到南粵的山西人袁曉超。首金誕生於有著中國國粹美名的武術,意義非常。
參加今天比賽的兩岸三地運動員除袁曉超外,還有獲得第四名中國澳門的朱志偉和第六名胡諾言,而中國香港選手梁文駿只拿到了第八名,距自己設定的目標僅一步之遙。
承擔著中國軍團首金責任的袁曉超沒有讓冷門誕生,一套近乎完美的長拳表演讓當值裁判給出了全場最高的9.78分,他也在賽後坦言,自己是用一顆平常心來參加比賽,如果不是腿傷的影響,可能會發揮得更加完美。對於“首金”的壓力,沒有多想。
儘管未嘗到獎牌的滋味,第四名的成績依然讓朱志偉感到欣慰。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首次獲得出戰亞運的機會,心情既興奮又緊張,“我為自己訂立目標,就是發揮最佳水準,第四名也是自己想要的。”
而此前為自己設定進入前六的梁文駿由於動作上出現瑕疵,僅拿到第八名。賽後看到圍過來的記者,他搖了搖頭,便離開了,沒有接受採訪。不過他在此前向記者透露説,今年6月接受了半月板手術,幸能及時“復出”參加亞運,但卻未敢奢望爭金逐銀:“大家都明白,賽期安排男子長拳為首金項目,顯然是對袁曉超抱極大信心,事實上,這位世界級選手的技術近乎完美,要贏他可説天方夜譚。(記者 張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