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日塔 (Chiayi Tower),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為一座高62公尺的塔式建築,共12層,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林憲德教授與卓建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有“嘉義市的新地標”之稱。原址為建於日據時代的嘉義神社,神社本殿于臺灣光復後改為忠烈祠,于1994年4月24日受祝融之災全毀。
舊忠烈祠慘遭回祿之後,嘉義市政府原本計劃在嘉義公園內分別重建忠烈祠與新建射日塔,然而因當時兩項工程經費預算不足,遂變更設計將兩項工程結合,共用結構體與基礎,成為一體的設計以節省市府經費,並增添工程的規模。以公共造産方式,委由民間經營,先前由雲嘉廣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雲嘉電臺射日塔管理中心負責營運。而現今由於取得經營權的雲嘉電臺6年來虧損連連,決定不再經營,市府民政局連續辦理2次公開招標,都告流標,將繼續辦理委外經營,由於至今都無廠商願意參與投標,因此目前暫時歇業,不對外開放。
射日傳説
嘉義公園位於嘉義市山仔頂地區,塔址為當年平埔族原住民的祭壇,“射日塔”塔名,即來自原住民的射日傳説:
相傳在太古之時,天空中有兩個太陽輪流出現,世界沒有晝夜之分,其中一個太陽比現在的還要大很多,因此天氣非常酷熱,花草樹木也因此枯死,河水的水也因而幹凅,農作物也無法生長,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
於是族裏的人們決定,除非將一個太陽射下來,否則他們的子孫恐怕不能安居樂業,種族也將因此而走向絕滅。這個時候,有三位勇士,自願接下這個任務,射下太陽來。於是族裏的人們開始忙著為他們準備攜帶乾糧用品,因為到太陽的路非常遙遠,所以他們三個人各背了一位嬰孩,帶著族人的祝福,踏上射日的旅途。一路上,他們將在路上吃過的桔子種在地上,想讓之發芽,做為回程時的糧食。
日復一日,當初出發的三位勇士都已不再強壯,早已變成白髮斑斑的衰弱的老人,而當時的嬰孩們卻都長大了。三位勇士們相繼死去,而成長的嬰兒繼承當初的任務與使命,繼續前進。
有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太陽處,壯士們於是拉弓急射,太陽被射中後,流出一堆滾熱的血,其中一人被血從頭淋下來,結束了生命,其他二位雖然都被灼傷,但仍然逃生了。走回家的路上,他們看見從前勇士們種下的桔子,已經長得很高大,而且樹上結滿了果實。
回到村子時,他們二人已經變成白髮斑斑的老人了,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天上再沒有兩個太陽,而有晝夜之分,我們現在在夜裏看到的月亮,便是那時被壯士們射死的太陽的屍體。
建築
射日塔的建築造型構想來自阿里山神木,塔身褐色的鋁條所形成的紋理與神木的外皮相似,塔的中間留有高40公尺的“一線天”,造形彷彿是劈開的神木。
“一線天”內,有一幅高24公尺,寬3公尺,厚度6毫米,倣剪紙藝術造型的青銅雕刻,內容描繪的即是“射日傳説”——勇士們與嬰孩的使命傳承,象徵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具有振奮人心的教育意義。
塔的基座為改建後的忠烈祠,以現代美術館方式設計,內部空間寬敞明亮,有別於傳統中國式的忠烈祠建築。
塔的入口處有一對臺灣雲豹的銅雕,由雕塑家鍾邦迪先生創作,象徵臺灣守護神,臺灣雲豹是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臺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棲息于中低海拔闊葉林間,在土地被大量開發之後,臺灣雲豹被迫遷往高山,最後的棲息地是玉山和大武山。臺灣原住民之一支的魯凱族好茶部落,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臺灣雲豹變來的。
二樓以上為射日塔主結構,大廳地版上有原住民祖靈百步蛇的馬賽克鑲嵌畫,三至九樓為“一線天”主結構,第十、十一樓為三百六十度的眺望廳(可由二樓的電梯直達),可眺望嘉義市、阿里山、玉山……諸羅山河美景可盡收眼底。
塔頂斜面鑲嵌著嘉義市的市花——艷紫荊,艷紫荊能夠越冬而不淍謝,花期自冬季至春季,當喬木類花卉普遍在冬天凋零時,艷紫荊仍能盛裝迎人,象徵市民的熱情、市政建設的繁榮及工商業的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