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石猴

  時間:2008-04-16 11:16    來源:台灣網     
 
 


  石猴源起
 
  嘉義是石猴的故鄉,素人藝術家們以石猴為創作主題已有六十年的歷史。這一群石猴創作者利用嘉義八掌溪所出産的各種貝類化石,化腐朽為神奇,將原本其貌不揚的原石、化石,經由靈巧的雙手將猴子特有的神韻及俏皮靈巧的天性充分表露在作品上,創作出“返璞歸真,真情流露”的作品特色,孕育成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嘉義石猴。

  説起嘉義猴雕的歷史淵源,必須從“龍師——詹龍”説起,他率先把嘉義八掌溪的溪石帶入雕刻的藝術殿堂,開創嘉義石猴創作的風氣。詹龍從小生長于嘉義市南門打石街,在耳濡目染及因緣際會下,從打墓碑到從事石猴創作,更將創作的風氣引領成嘉義獨具的地方特色。詹龍猴雕的輝煌時期大約從1973年起,由於大量採用嘉義地區溪流盛産的貝類化石做為雕刻石材,加上雕工出神入化,受到日本人極大的喜愛,幾乎供不應求,因此吸引許多人加入石猴創作的行列。難能可貴的是,從猴雕第一人詹龍以來,這一群石猴創作者大多是未經學院派訓練的“素人藝術家”,秉持對石猴創作的熱誠自行摸索、精益求精,聚集眾人的努力雕鑿及默默耕耘,終於創造出“石猴世界”的藝術特色。

  嘉義市文化局自1998年首度精心策辦“嘉義市石猴戶外創作展”活動,邀請這群素人藝術家于現場創作,讓大家親自體會了這些素人藝術家如何在鑿起鑿落間,將“頑石”雕琢成活靈活現的石猴,也藉此機會讓市民了解到嘉義豐富的人文特色。

  嘉義猴雕第一人——詹龍

  “龍師——詹龍”率先把嘉義的溪石帶入雕刻的藝術殿堂,開創嘉義石雕風氣,更是猴雕之神,嘉義的侯雕創作者中,許多人都可尊稱詹龍一聲師父。

  詹龍從小生長于嘉義市南門打石街,打石街打的是墓碑,雖然家裏經營青草店,但環境的耳濡目染下,二十歲時詹龍就加入打造墓碑的行列。不久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詹龍被日本政府徵召到海南島充當軍夫,大戰結束後,詹龍滯留在海南島,身無分文,不得返臺,在此期間,曾接觸到汕頭一位建造寺廟龍柱的師傅,跟著他學習雕龍柱,加深了石雕創作的基礎。

  回到故鄉後,詹龍先是上山當採石工,也曾雕刻寺廟龍柱,後來回到打石街開設墓碑店,但生意冷清,只維持了三年之久。如此變動不定,一直到四十多歲,他才決定全心投入石雕。紀念人像、石猴、觀音佛像,無所不雕,而最受歡迎、創作最豐的則屬猴雕。

  詹龍在阿里山當採石工的歲月裏常常觀察成群的臺灣獼猴在溪澗林邊嬉戲,猴子的活潑俏皮、母猴帶小猴的親情體態,深深吸引著他,於是閒暇之間,他隨手撿來石頭,把猴子的生態化做永恒的石雕藝術。

  詹龍石雕的輝煌時期大約從1973年起,由於大量採用嘉義地區溪流盛産的貝類化石做為雕刻石材,加上雕工出神入化,受到日本人的喜愛,透過民藝店大部分轉售到海外,幾乎供不應求。雖然其作品熱賣,但大部分的利潤都進了中間古董商的口袋,因此詹龍即使走過輝煌年代,依舊兩袖清風,一生都寄人籬下,買不起房子,他曾自嘲“一生刻猴三千件,古董店賺錢開車買大樓,我到老也是‘稅厝站’”。

  詹龍于1990年病逝,生前他對自己一生鍾情猴雕的批註是“我生於臺灣嘉義,用八掌溪的石頭雕刻阿里山的臺灣彌猴,留給臺灣子孫做紀念”。

  “嘉義龍師,雕猴第一”是石雕界流傳至今的一句話,它不曾因為“龍師”的離世而改變。“龍師”石雕藝術精神已由其妻小、兒女,甚至女婿傳承下去,家族中有五人專業或業餘從事石雕創作。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龍師”的影子,這是他們最引以為榮的地方。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