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
彰化縣最早由臺灣原住民族貓霧捒族居住,1661年劃給天興縣,1684年劃由諸羅縣管轄,1723年(雍正元年)由諸羅縣獨立單獨設縣。
清初稱彰化為半線,隸屬諸羅縣,古地名“半線”係採自平埔族“半線社”的語音翻譯。于康熙二十三年間,閩南地區居民相繼東渡,聚集鹿港一帶,造成人口大增,因而于雍正元年(1723年)始將諸羅縣中間百餘裏土地設為縣治,南至虎尾,北抵大甲,從此才稱彰化。據福建巡撫王紹蘭“彰化縣碑記”中的一段話:“實獲眾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取“顯彰勝化”、“顯彰皇化”之意,此為取名為“彰化”的由來。
1895年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後,彰化由臺中縣管轄(1901年獨立為彰化廳),1909年與臺中廳合併,設臺中支廳,1920年改隸臺中州,劃分為1州轄市(彰化市)3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
史前文化
彰化地區的史前考古研究,始自1933年已故地質學家林朝棨及日本學者早坂一郎在八卦山發現貝冢,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經正式調查,發掘的史前遺址共計32處,涵蓋新石器時代長達5000年的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及番仔園文化。
地理
地形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西部,北鄰臺中都會區。地形可粗分為彰化平原與八卦臺地兩種,前者為一海岸平原,由大肚、濁水兩溪沖刷而成,佔彰縣總面積87.71%;後者位於縣境東側,呈西陡東緩、北低南高。
氣候
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吹西南風,為颱風主要行經路徑區;冬季則吹東北季風。
水文
除縣界河—大肚溪、濁水溪外,境內尚有舊濁水溪、二林溪等溪流、數條排水溝以及流經縣內大半區域的八堡圳。
地理 |
經度 |
東經120.16-120.38度 |
緯度 |
北緯23.49-24.10度 |
總面積 |
1,074.396平方公里 |
海拔高程 |
最高:443公尺(橫山) |
氣候 |
氣候類型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年平均溫 |
23℃ |
- 最高月均溫 |
28.5℃ |
- 最低月均溫 |
16.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