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洋生活帶

  時間:2008-01-09 15:01    來源:台灣網     
 
 

 

  新竹市是臺灣早期歷史發展的源頭,很早便有漢人及平埔族人在此從事農耕活動。基於軍事防禦功能考慮,新竹從無城、竹城、土圍到石城,發展成政治城市。新竹市的海岸地區,也從日據時代的單純聚落逐漸向外擴張,大面積的海埔新生地一一被開發利用,為新竹人帶來更多農漁生機。

  新竹市十七公里的海岸線,是所有沿海行政區中最短的,卻蘊養了無數的生命與現象。廣大的潮間帶濕地上有紅樹林、招潮蟹、候鳥,以及許許多多的海濱生物,。

  應休閒生活時代的來臨,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所具備的居住、休閒與遊憩機能,是推動新竹市生活指標的重要資源。因此,新竹市的海洋生活帶將扮演兼具生態性、休閒性、科技性與商業性的區域性都會型海洋生活圈。

  生態休閒海岸景觀豐富

  從舊港至南港一帶的近岸海域,向來是新竹生活圈的居民從事海域遊憩活動的主要場所。從北到南綿延十七公里的藍色海岸線,港區的風情、濱海的生態、休閒遊憩的景觀一應俱全:舊港,南寮,新竹漁港,漁産直銷中心,港南濱海風景區,焚化爐,香山濕地,香山夕照,蚵棚,分散在海岸線上的碉堡群;日式風味的香山車站;居民宗教信仰中心的香山天主堂、母聖宮;香山牧場;古老的上沙侖文化遺址……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大大改變了海岸地區的空間型態,都市發展逐漸向市郊方向擴張,香山都市計劃與朝山地區都市計劃的確定,將市區擴張的腳步伸向海岸地區。在漁貨資源日益枯竭,臺海小三通的開放,大陸貨搶攻市場的情況下,鄰近的海山漁港亦逐漸朝向休閒漁業發展,此時,新竹市海岸擔負起休閒遊憩環境結構中海洋生活帶的特性已然確立。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