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夙有文化古都之稱,擁有多項地方特有的民俗傳統技藝及文化活動,由於社會的轉型,生活型態的變遷加上市府未能積極參與或輔導,使府城的民俗文化有日漸沒落及消失的趨勢。而臺南市廟宇慶典活動舉辦的季節多集中于春、秋兩季。但目前臺南市的觀光與民俗及廟宇活動未能有效結合。
宗教信仰
道教為臺南市信徒最多的宗教,其次是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佛教則位居第四。
廟宇
臺南為大陸最早移民來臺定居的地區,昔日大陸來臺定居的人民,多由福建隨帶神像前來供奉。最初是在家中奉祀,嗣俟人口逐漸增加,即搭建簡單茅屋共同供奉,由茅屋而建成小廟,再由小廟而擴建為大廟。所以臺南廟宇均具區域性,即某廟係屬某幾條街或某境信徒所共同奉祀。寺廟不僅是大部分市民的信仰中心,也是民眾日常聚會的場所,古老的寺廟具有歷史意義,舉凡民間藝術的菁華,諸如建築、雕刻、陶瓷、書畫等,盡薈萃於此,可以説是宗教、歷史及藝術的寶庫。
臺南市的祠廟包括了早期由朝廷出資興建的官廟,文人雅士多喜流連的寺庵及民眾建立的境廟。官廟中保存原狀最好的為孔子廟,其歷代修建碑記為全省之最,現經政府修繕完整。而寺庵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開元寺和法華寺,其佔地廣闊且庭園佈置雅致,其中尤以法華寺最為出色。境廟因有群眾基礎,一般經濟狀況良好,一有損毀民眾即捐款翻修,以致愈修愈華麗,而漸失原有的古樸風味,境廟中保持最好的為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及妙壽宮,其中大天后宮與祀典武廟,規模廣大,空間型態甚佳。
廟宇早期為排難解紛的處所,遇境內居民有糾紛時,請求籤首及老大調解,這種調解的集會名為“落宮”,是一種社會制裁。早年臺南市上帝廳境內尚有若干小廟境,遇調解案當事人涉及兩廟境或事情重大者,尚須請上帝廟十八境總簽首蒞臨調解。目前鄉村居民發生糾紛,仍有請廟中老大代為排解者,但已沒有昔年“落宮”的權威。
三大匾
臺南府城有三大名匾,分別為:天壇的“一”、臺灣府城隍廟的“爾來了”、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同具有宗教教化深意、言簡意賅的特色,且書法造詣皆有可觀之處,多為醒目警世之意,號稱臺南府城三大名匾。如“一”寓有人千算不如天一算之意;“爾來了”欲令人明白城隍主司人間善惡賞罰;“了然世界”指洞悉萬物、大徹大悟的佛學喻意。
詩社
在臺南所創詩社,不僅限于臺南市人,“外省人”所創兩社,一是明代的“海外幾社”,明永歷十五年設于東都(即今臺南),因隨鄭成功入臺的江蘇徐孚遠中丞等六人,創設海外幾社,稱海外幾社六子。另一個是光緒十五年廣西灌陽翰林唐景崧為臺澎道,與其他顯宦名人數十名設亭吟會于臺南道署。詩社中有稱為詩會、鐘樓、鐘亭、詩學研究會,結居皆屬詩社。其中桐成吟社設立時正值抗戰,時局靡寧,舉凡南市所南社、桐侶、西山、春鶯諸社,處於支離破碎當中,各社融為一爐,稱為桐城吟會。
安平民俗
安平區三百餘年來歷經荷蘭、明鄭、滿清,及日據各時期,滄桑屢經,變革相乘,但安平的舊街道市仔街,依然保持著若干清代古老房屋的建築,許多古時居民的習俗,在安平仍沿襲著,較臺南市猶為守舊。比方在臺南市區內已找不到的擋煞用的“刀劍屏”,安平到處可見,住家在庭院對著門口處,立一木屏風,上畫獅頭(口含劍)、八卦,屏風上插有木製刀劍戟五支至七支,它與“石敢當”一樣,是作為擋煞用的。
文學作品
以臺南市為背景的文學作品: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蔡智恒) 赤崁記(西川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