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客家文物館

  時間:2008-10-30 10:26    來源:台灣網     
 
 

 

  

  客家文物館位於陳列館三樓,分食、衣、住、行、育、樂六區,為籌建的客家文化園區典藏文物。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更是先民篳路藍縷開創家園的歷史發展軌跡,而身為客家第一大縣的苗栗縣,為增加民眾對客家文化的認識,及喚起對客家文化的重視,該縣文化局在90年代起即陸續的積極蒐羅客家民俗文物,並成立了客家文物館,以誘發人們對於這片土地的認同,並期待藉由妥善維護持續傳承客家文物下,收發揚客家文化之實。

 

客家文物館照片01

 

 

客家文物館照片01

 

客家文物館照片02

 

客家文物館照片0

  食的方面:客家民族早期生活困苦,對食無特別要求,所以日常以米和蕃薯為主,另佐以豆腐、豬肉等為食。由於勞動成性,熱量需求大,以“鹹、香、肥”為烹調的主要特色。而“四炆、四炒”為客家主食的代表。


  四炆:肥湯炆筍幹、鹹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


  四炒:炒肉、鹹酸甜、豬腸炒薑絲、鴨紅炒韭菜

 

客家文物館照片03

 

 

客家文物館照片04

 

  衣的方面:客家服飾充分展現樸實無華的特性,在穿著上普通稱之為“唐裝”,客家人稱之為“衫褲”。男、女皆為上下裝,上面是衫、下面為褲,樣式剪裁單純大方,多選用藍色與素色(如黑、白、灰)

 

客家文物館照片-唐裝

 

客家文物館照片-唐裝

 

 

家文物館照片-衫褲

  住的方面:“土樓”代表客家文化的主要特色,為防禦外敵由客家人重新設計,一般多以同姓宗親住一起。隨時代演變,“伙房屋”在臺灣客家傳統建築中,以ㄇ字型最具代表,外觀也像大家所熟知的三合院一樣。

 

客家文物館照片-客聽

 

 

客家文物館照片-伙房屋

 

  行的方面:在先民來臺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分為水、陸兩方面,早期交通工具構造單純簡便,材料大致以竹木作為結構,由於往返途徑穿梭崎嶇山林、田埂小徑或是曲折水域,所以多仰賴人力為主(如花轎、雞公交車、板車、黃包車、三輪車等),另有憑藉家畜動物(如牛車、驢車等)和自然力(如帆船、竹筏等)。

 

客家文物館照片-牛車

 

 

客家文物館照片-農具

 

 

 參觀注意事項

* 

進入客家文物館請勿攜帶食品、勿穿拖鞋,館內文物品請勿觸摸。

*

客家文物館團體參觀,如須導覽,人數須在二十位以上,及參觀時間前十天函文該縣文化局,以便安排導覽時間。。

 

樓別

館室名稱

開放時間

一樓

陳列室

週二至週日09001700
會議室配合活動時間開放

二樓

中興畫廊

 

山月軒

 

三樓

家文物館

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地下室

文心藝廊

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備註

每週六、週日上午1150至下午1340;星期一及例假日休館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