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高雄市的工業發展與産業變遷

  時間:2008-01-03 14:51    來源:台灣網     
 
 

 

  一、工業發展

  高雄市的工業發展,有一些是因為當地資源的關係,例如:萬壽山盛産石灰岩,是提供水泥的主要原料,所以有水泥工業;有一些是因為要作為農漁産品的加工,如機械工業的産生與制糖有關,而制冰工業則與漁獲加工有關;但高雄市的工業發展,最主要是在日據時代奠定基礎的,由於日據時期的重工業引入,配合港埠的發展而形成。

  高雄市工業發展的歷史演進,在日據時代前(1895年以前)早期工業型態是以糖産為主導的食品或民生工業期,日據前期(1895-1945年)糖業仍為工業主體,蔗糖及食品工業産值比重近七成,食品工業一枝獨秀。

  1. 第一階段(-1945年)優越自然條件造就豐富多産的農業資源。日據時代以前,以農業原料和食品為主,日據時代後期,高雄成為日本殖民帝國南進的樞紐,因此一系列的重工業投資和用水供電交通系統的規劃、港口的擴建、都市計劃等逐一落實,使得化學工業、機械和金屬工業發展迅速。

  2. 第二階段(1946-1971年)光復當局積極擴充,高雄市及周圍縣市工業成長的相當快速,一方面有日據時代的工業結果最為後盾,60年代後期更因十大建設與工業區政策投入,使得高雄市工業邁向飛躍成長期。

  3. 第三階段(1972-1986年)島內資本有計劃的投入塑造,大型工業也逐漸設立。

  4. 第四階段(1987-現今)臺灣內外經濟環境大幅變化後形成雙元性經濟,工業經營也面臨技術升級的壓力,主導産業也由資源型工業躍變成為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三密工業發展階段。


  二、産業的變遷

  高雄市是非常典型的重工業大都市,但依最近30年期的高雄市三級産業結構之就業人口百分比來看,其明顯的結構變化是:第一産業(農林漁牧礦業)的比例一直逐期下降,從1971年最高的11.49%,降至2001年只剩下1.49%。一般認為應該佔很高的就業比重第二産業(製造業),其實際比重約在31.85%- 43.10%之間,30年來的變動不算大。另外第三産業(服務業)就業人口高於兩倍的製造業人口,由此可説明高雄市高度工業化與都市化發展的結果,已邁入後工業化社會(服務業人口超過製造業)

 

           高雄市各年期三級産業結構和就業人口百分比(%)的變化

 

年度

第一産業人口

第二産業人口

第三産業人口

1971

11.49

31.85

56.66

1976

9.27

35.41

55.32

1981

8.52

36.35

55.13

1986

5.80

43.10

51.08

1991

3.57

37.15

59.29

1996

2.28

34.74

62.98

2000

1.49

32.01

66.50



  綜合以上發現:高雄市在工業化和都市化的交互作用影響下,第一、二、三産業就業人口的變化趨勢是:第一産業就業百分比逐年下降。第二産業(製造業)則並未像想像中的佔很高的比例,倒是第三産業的就業人口從56.66%增加到66.50%。第三産業已成為高雄市的主導産業,尤其以商業、金融、保險、工商服務業和個人服務業已成為主導産業。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