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結束的臺北市議員選舉中,新黨共提名六名候選人,經過激烈的競爭,結果五人當選,總得票率為百分之九點零二;而「臺聯黨」雖有李登輝、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的支援,卻全軍盡墨,無一人當選,且得票率也只有百分之三點七二,兩者勝敗分明,極具正勝邪的象徵意義。
新黨作為島內一個小黨,政經資源極之匱乏,卻能在國民黨、民進黨及親民黨等大黨的夾縫中掙扎求存,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新黨的創黨人王建、趙少康、郁慕明等人形象清新,原是國民黨中生代的菁英,九年前因不滿李登輝獨裁專橫,組成新黨。新黨認同一中原則,堅持反「臺獨」立場,深受民眾的同情和支援。然而,新黨受到李登輝及民進黨的圍剿,加上本身內訌,又嚴重缺乏資源,近年來出現泡沫化危機。新黨的創立、成長,以及出現生存危機,是對臺灣式民主的一大諷刺。
新黨全盛時,曾有「立委」十多人,成「立法院」第三大黨。去年底「立委」選舉,由於泛藍陣營三黨各自超額提名,爭奪有限的票源,自相殘殺,結果新黨一些候選人高票落選,只余金門籍的吳成典當選。
去年底選舉,新黨雖然失利,但仍獲得二十七票的支援。去年底「立委」選舉,新黨在臺北市得到近十一萬票,但提名過多,以致無一當選。此次市議員選舉,汲取了教訓,每一區只提名一人。果然五人當選。
更重要的是,在外界質疑新黨泡沫化的聲音中,新黨支援者不減反增,多了兩萬票。這使新黨立於不敗之地,實在可喜可賀。今年初,新黨處於一片愁雲慘霧之中,郁慕明挑起了新黨沉重的擔子,領導新黨奮然前行。新黨上下以百折不撓的精神,贏得支援者的肯定和支援,終於取得此次選戰的勝利。支援者希望新黨再接再厲,在日後的「立委」選舉中再創輝煌,併為泛藍陣營的整合出力。
恰恰相反,「臺聯黨」派七人參選臺北市議員,卻無一當選。這説明臺北市民對李登輝及其扶植的「臺聯黨」否定,説明李登輝效應已經失靈。
新黨的勝利和「臺聯黨」的敗北,是當然值得慶賀的。新黨代表了反「臺獨」、反李扁「黑金政治」的正氣和進步力量,旗幟鮮明,是不可扼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