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臺灣北高兩市市長選戰-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島內時政:陳水扁北市“中間選票”流失
 
 
  來源:      日期:2002-12-09 11:39

    擾攘了半年有餘的臺北高雄兩市長選舉曲終人散了﹐各政黨各有斬獲﹔而朝野更劇烈的決戰﹕島內下任「總統」選舉熱季﹐隨之展開。
馬英九不出人們意料之外﹐大熱勝出﹐連任臺北市長。馬英九個人形象清新﹐受泛藍陣營一致支援。他從政廿多年﹐特別是四年市長任內﹐政績備受肯定。
四年前﹐馬英九擊敗陳水扁﹐得票率多了百分之五﹐此次更勝陳水扁全力抬舉的民進黨人李應元三成多的得票率﹐説明泛藍陣營在臺北市的合作競選基礎相當之穩固。
馬英九贏得漂亮﹐其重要啟示是﹐泛藍軍必須精誠合作﹐是可以戰勝泛綠陣營的。馬英九以全勝姿態出現﹐未來政途看好﹐為他未來角逐「總統」﹐打了厚實的基礎。
然而﹐馬英九此次獲泛藍軍一致支援﹐獨擅勝場﹐並不能確保泛藍軍能精誠合作角逐「總統」。馬英九才獲八十七萬多票﹐未達原先預估的百萬票﹐加上泛藍軍在中南部各縣市的得票未必勝綠軍﹐令下任「總統」選舉的爭奪將更劇烈﹐勝負難分。
再説﹐馬英九在臺北市得票率高﹐但過了中部濁水溪﹐就未必會贏陳水扁了。因此﹐泛藍軍要扳倒陳水扁﹐還得團結一致﹐共推擔任「臺灣省長」多年﹑政績不錯的宋楚瑜。
此次選舉﹐綠營全力攻擊馬英九﹐但李登輝父女的謾罵﹐並不能壓低馬英九的支援。倒是馬英九在選戰最後階段﹐國民黨和親民黨之間出現的矛盾﹐可能令馬英九未能獲得更多票。而宋楚瑜下跪﹐為馬英九求票﹐的確功不可沒。這是泛藍軍日後須汲取的教訓。
陳水扁﹑李登輝以及黨政全力替李應元抬轎﹐仍成不了氣候﹐這也在人們意料之中。但李應元得票率達百分之三十五點九﹐這是民進黨的固有票源﹐是陳水扁在臺北市支援度的部分轉嫁到李應元身上﹐中間選票百分之十左右已流失。不過﹐空降至臺北市﹑且全無政績可言的李應元﹐能有此得票率﹐再次説明民進黨確實擅打選戰。
此次﹐馬英九和李應元兩人得票率相比﹐才差三十個百分點﹐小于兩人選前的大部分民調支援度相差之數﹐但民調仍有相當參考價值。
民進黨在臺北市選舉失利﹐主因是陳水扁主政失敗﹐經濟搞到一塌糊塗﹐令民眾大失所望。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