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臺灣北高兩市市長選戰-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新聞背景:馬英九真的不用宋楚瑜嗎?
 
 
  來源:      日期:2002-12-04 07:36

    台灣網12月4日消息 北高市長選戰進入倒數關鍵時刻,國民黨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為何在泛藍走向政策性合作之際,于昨天(3日)以“黨的中常委”必須為黨籍市議員候選人造勢為理由,公開表態不出席親民黨的造勢晚會。難道聲勢如日中天的馬英九真的不用宋楚瑜?

  據此間臺灣媒體報道,泛藍要如何整合,一直是國民黨高層力不從心,但卻是親民黨在政壇上唯一能運作的舞臺與話題。自從2000年底停建核四事件爆發之後,就成為國民黨和親民黨的政策主軸。連戰和宋楚瑜兩位主席,公開或私下的見面,表面上看起來雙方都有“釋出善意”的動作,但若要説到具體的合作成果,尤其是在選舉的合作上,成績卻是“慘不忍睹”。從去年年底的縣市長和“立委”選舉到今年的高雄市長提名,似乎都面臨同樣的結構性問題。

  就國民黨的立場,由於黨內大佬仍堅持自己才是“正統”,因此所謂的國親的合作,主要是建立在反對民進黨的共同利益上。可是,只要遇到國親之間利益的衝突時,雙方的矛盾就立刻浮現。尤其是面臨零和遊戲的選舉時,“雙方的競爭關係絕對是大於合作關係”。

  這個現象,充分顯露在近半年來高雄市長候選人提名過程。相同的道理,2004年的“總統”大選,也會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推舉過程中浮現。

  時間再往前推,國民黨在“二中全會”就主觀的搶先定下“國正親副”的大原則,甚至有黨內大佬強調“連宋配”已經百分之百確定。當然,這種論調立即引來了親民黨“立委”的嚴詞抨擊。尤其是從國民黨出走的親民黨,在氣勢上明顯居於上風,怎可能繼續當“老二”?

  換言之,宋楚瑜參選2004年“總統”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必經過國民黨的“支援”。因此,正副“總統”的搭檔問題勢必成為未來的爭議焦點。

  只是這次的北高市長選戰,如果馬英九得票高到足以“功高震主”,連戰還會堅持出來參選,這恐怕相當值得懷疑。也因此,馬英九與宋楚瑜之間,確實已出現相當大的“心結”,尤其是雙方的合作障礙,主要來在於中層幹部,尤其是“民代”,這些黨工正是抬轎與固樁最重要的基礎,是執行黨意最直接的“行動者”。

  深知政治微妙組合的宋楚瑜當然了解這一點,而連戰與馬英九對這種選舉導向當然也不陌生,畢竟這些中層幹部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根本就無法將領導階層的合作善意落實成具體行動。重要的是,連戰與宋楚瑜真的在合作嗎?

  既然如此,高市長既然已經搞定,國親共推黃俊英出線,北市長馬英九繼續連任就成為國民黨理所當然的佈局,就算親民黨推出更具“親民”的市長候選人,仍然壓不過小馬哥的氣勢,反而會因此瓜分票源,而讓親民黨在臺北市背負了“扯後腿”的重擔,這也等於是製造泛綠陣營建立勝選的機會,宋楚瑜對此也只能咬牙切齒,在不願背上“黑鍋”的前提下,只能期望“藉力使力”讓親民黨的市議員參選人能順勢出線。


  當然,馬英九陣營明知自己的優勢,也不會因此而迷失,因為親民黨不會因為在北高市長選舉時與國民黨妥協,進而在2004年“總統”大選再次讓步。國民黨“光復首都”讓陳水扁下臺的馬英九,以及親民黨的宋楚瑜,都是爭逐“總統”的超人氣人選。

  但問題是,誰才是握有勝選的人?此間輿論認為,若雙方不能把格局放大,跳脫當前只局限在“總統”、“副總統”的層次,讓“總統”大選避免成為個人對決的激情選舉,泛藍才能真正出現整合的契機。(編輯 小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