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劇烈的臺北市長選戰中,陳水扁刻意挑動省籍矛盾和統獨爭議,兜售「一邊一國論」貨色,然而陳水扁並未因此賺到什麼便宜。
由於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李應元的選情不妙,陳水扁月前就急著跳出來輔選。他指角逐連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是「香港腳」,走「香港路」,意指馬英九齣生於香港,又非本省人;要大家支援臺灣出生的李應元,大打「省籍牌」。
陳水扁又誣指馬英九有空到香港見董建華,沒空向他這個「總統」報告。馬英九認同「一個國家,兩個城市」,訪港受民眾歡迎。然而,陳水扁大搞「兩國論」,推動「急獨」,又刻意拔擢活躍的「臺獨」分子李應元,力圖培養他作接班人。可見,陳水扁「謀獨」用心良苦。然而對陳水扁這一套,臺北市民並不買賬,據至今相關的一系列民調顯示,馬英九民調支援度仍然居高,遠勝於李應元。
陳水扁貼身大師爺陳師孟日前替李應元站臺時,也重炮狂轟馬英九,指馬英九當年「主張廢除刑法一百條最力」,又吹捧李應元「參與廢除刑法一百條,被情治人員抓」。於是,陳師孟攻擊馬英九是「反民主的始作俑者」,又吹捧李應元「為民主付出家庭」。
人們不禁要問,「反對廢除刑法一百條」,就是反民主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一九九一年,正當李登輝主政,極力操控廢除刑法一百條,目的是為海外「臺獨」分子回臺搞「臺獨」活動,大開綠燈;為「臺獨」分子在臺大搞「臺獨」活動,大開綠燈。正是李登輝主導廢除了刑法一百條,令島內「臺獨」活動日益猖獗,至今形成了島內拒統「謀獨」的一股政治勢力,也促成了主張「臺獨」的民進黨上臺,給統一事業增添了負面因素。
陳師孟、李應元以及陳水扁、呂秀蓮,當年正是主張廢除刑法一百條的「黑幹將」。陳師孟作為「外省人臺獨促進會」的骨幹,也因此深受陳水扁的倚重。
如今,陳水扁這夥人在島內位高權重,推動「急獨」,成了臺灣的禍源。而陳師孟極力吹捧李應元,也更不令人意外了。
陳師孟還指馬英九忘恩負義。其實,正如「立委」所説的﹐陳師孟作為中國國民黨元老陳布雷之嫡孫,才真正是賣祖求榮。陳師孟數祖忘典,背叛了一個中國原則,投靠主張「臺獨」的陳水扁,求得高官厚祿。
然而陳水扁一夥挑起統獨爭議,攻訐馬英九,未必能撈到甜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