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臺灣北高兩市市長選戰-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變調的臺北市長選舉
 
 
  來源:      日期:2002-11-11 10:24

 





島內的臺北市長選舉已進入關鍵階段。隨著投票日的臨近、選情的不斷加溫,正在迅速走向它的反面:低俗化與惡質化。

近幾年,島內只要一到選舉季節,各種非理性的攻擊謾罵、造謠抹黑就會沉渣泛起,甚囂塵上,不僅嚴重敗壞選風,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而且激化對立,污染社會風氣,給島內下一代造成不良示範,早已成為人人喊打的一大社會公害。此次臺北市長的兩位競爭者:國民黨籍現任市長馬英九與民進黨的李應元,一位被稱為「小馬哥」,一個自稱有「陽光」性格,二人又同為哈佛校友,人們自然都期待今年的臺北市會有一場「不一樣的選戰」。

一開始,雙方雖圍繞市政議題激烈交鋒,但多是就事論事,未涉人身攻擊,尚能保持君子之爭的風度。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應元的選情始終低迷,無法撼動馬英九所享有的明顯優勢,令一直視此次選舉為下任「總統」選舉「前哨戰」的陳水扁十分著急。

於是,陳水扁開始出手「打馬」。陳水扁出場後的第一招就是「香港腳走香港路」,拿對手的出生地大做文章,使選戰氣氛轉瞬即變。接下來,「檳榔西施」、「不要臉」、「木馬屠城」之類的口水四處橫飛。選舉偏離了對市政問題的理性辯論,失去讓臺北市民選賢與能的本意。

但是,陳水扁不只喧賓奪主,還要越俎代庖。他不斷進行激情演出,升高火力,流彈四射,幾乎把這場選舉變成了自己的「個人秀」。他一次次聲嘶力竭的煽動,無一例外地都圍繞著省籍、族群這些敏感的「神經」打轉。其用意無非是通過挑動矛盾、造對立來炒熱選情,收割選票。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陳水扁自己在四年前即因在臺北市長選舉中進行「臺獨」叫囂,誣衊馬英九是「新賣臺集團的棋子」而敗下陣來,不得不將市長職位拱手讓人。雖然此後他曾一度擺出要「學習」、「反省」的姿態騙取了部分民眾的信任,但從現在來看,他不僅沒有記住上屆選舉的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將激化省籍矛盾,給對手戴上「賣臺」的大帽子當成了選舉「萬靈丹」,也根本不顧臺灣社會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從目前的情況看,陳水扁的「打馬」行動成效有限,不僅沒能明顯拉抬李應元的支援度,反倒可能讓李應元趨於「邊緣化」,並使其爭取將會對選舉結果産生關鍵影響的中間選民支援的努力付諸東流。島內部分政治觀察家甚至認為,陳水扁似乎已不在乎李應元是否當選,而將關注重點放在穩定臺北市的民進黨基本支援群眾及煽動中南部民眾的情緒上,意在為自己二零零四年的競選連任鋪路。只不過,對於無辜的臺北市民而言,選舉到了這個份子上,不管結果如何,他們註定都已成為輸家。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