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臺灣局勢可能牽動中美政策調整
 
 
  來源:      日期:2004-07-28 16:12

 


  一、記取歷史教訓

  國際政治中,小國命運被大國任意擺布的所在多有,但是大國被弱小國家硬拖下水的也不乏其例。後者如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拖下水的德俄英法等國就是。一旦大國之間兵戎相見,那代價可就是生靈涂炭,不忍聞問了。

  今天的臺灣局勢,多少有一點像一次大戰前的塞爾維亞,都是民族主義高漲,內部情勢趨向失控,背後都有撐腰的老闆。塞爾維亞瘋狂的民族主義最終是將俄奧帶向戰爭,德法英相繼捲入。臺灣炮製的民族主義是否有一天也會將中美兩國推向戰場呢?

  這樣的比擬容或不當,之所以提出來,主要是想提醒:國際政治中的大國應以本身利益為重,應有責任感,不能光想渾水摸魚,愚蠢到被小國玩弄與股掌之中。

  目前極端不穩定的臺海局勢正考驗著中美兩個大國,中美兩國是否願將他們的臺海政策説個清楚,以免彼此誤判呢?

  二、美國的政策模是否已經走到極限?

  美國對臺海一直採取模糊政策,既不作調人,使兩岸止爭息訟;對於臺海一旦爆發戰爭,美國究竟會否介入一事,也始終保持莫測高深的態度。企圖兩邊取利。美國希望借由模糊政策嚇阻大陸,因忌憚與美發生軍事衝突而不敢輕言動武;臺灣則因不能確定美國是否會介入援助,而不敢輕言宣佈獨立。此一政策運作多年,確實也發揮了應用的效果。

  不過時代在變,國際局勢也在變。此一政策對於不急於解決問題的大陸,效果可能不錯,但對有時間壓力的臺灣則未必。對於臺灣的泛藍來説,他們確實不完全相信美國的支援,所以其大陸政策相對較務實理性。泛綠則不然,為動員選票,奪取政權,一定要推動“臺獨”建國,政策上一定得挑戰泛藍,對抗大陸,所以他們堅持(實際上也不得不,否則無以號召與説服支援者)“大陸不過紙老虎,不敢對臺動武;即使真的對臺動武,美國也會見死不救”。因此,他們的“中國政策”一向敢衝敢撞,挑動大陸最敏感的神經。

  布希政府初上臺時,由於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一面傾向臺灣,本想揚棄戰略模糊政策,清楚對中表態,但由於“九一一”事件,只好抱殘守缺。雖然如此,由於其上臺之後對陳水扁政府在諸如過境、軍售、參與國際組織等議題上的頻頻示好,對“臺獨”當然是鼓勵。到“公投”議題浮出,特別是2006年“制憲公投”,200年實施“新憲”的主張正式提出之後,布希政府才與陳水扁有了真正的爭執。

  在大陸的一再施壓之下,美國雖然暫時壓制了陳水扁的“臺獨”言詞,但也開始擔心陳水扁的“臺獨”政策是否確能遏制。臺灣選舉頻繁,“臺獨”主張是民進黨的選擇王牌,怎麼棄而不用?如此,美國有必要調整器對臺的模糊政策,讓陳水扁破除幻想。

  就大陸而言,模糊政策在嚇阻其對臺用武深確實有相當效用。但是如果“臺獨”威脅不斷增大,甚至影響到大陸內部穩定與政權維新,大陸被迫非得動武遏止“臺獨”。至於美國的可能介入,大陸有可能解釋為不過是虛聲恫嚇,因為臺灣雖然是一顆牽制中國和平崛起好用的棋子,但也僅止于棋子,美國有必要不惜代價而與大陸兵戎相見嗎?如此,模糊政策也到了不得不調整的時候。

  三、走向戰略清晰政策?

  兩岸局勢迥異於以往,以及兩岸對模糊政策不同於美國期待的另類解讀,正是當前美國探討是否應將此一政策改為清晰的原因。所謂政策清晰,又各有不同的主張。有人,如包道格、李侃如等人,以為應明告兩岸,誰挑起衝突誰負責。美國應告訴臺灣,美國對臺的支援不是一張空白支票,臺灣主動挑起,則不要期待美國軍援。大陸如果主動動武,則美國一定會介入。這是比較平衡的,積極的做法。也有人,如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卡本特以為,美國應告訴臺灣,大國之間不會為並非關鍵利益的地區而戰。應告訴大陸,不要指望美國告訴臺灣應如何做,因為臺灣是民主體制,不會完全聽美國的。這個態度就比較消極,有點想淡出臺海衝突的味道。

  就目前看來,美國的政策已經在朝戰略清晰的方向轉變。去年十二月在溫家寶總理訪美前,美國一位高級官員即表示,美國將調整器兩岸政策,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將向臺灣傳送清晰訊息,反對陳水扁在“三二0”舉行“防禦性公投”。今年四、五月之交,由於美國極端擔心陳水扁就職演説,恐怕兩岸真的插槍走火,所以美國在臺協會主任包道格與其副主任葛天豪分別在美國及臺灣表示,美國雖然支援臺灣,但不會給臺灣一個空白支票。這似乎是朝向戰略清晰政策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從日前賴斯大陸行的談話看來,美國對大陸的態度仍顯曖昧:雖然強調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援(甚至反對)的“臺獨”,要求大陸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但是對大陸如果主動動武,美國將會如何反映仍不願表態。實際上美國的清晰政策並未定安,美國究竟應如何看待中國也還有爭論。

  四、大陸還能依美制臺嗎?

  大陸這些年來致力於經濟發展,希望採取二十年黃金時間,讓中國在2020年時能達到真正的富強地位。對於臺灣問題,並不急於解決,只期望透過美國穩定臺海局勢,讓“臺獨”無法落實就夠了。不過情勢發展不如人意,2000年陳水扁的當選,使臺灣問題的解決提上日程表,今年陳水扁的連任使問題更趨急迫,促使大陸不得不面對。

  布希政府對大陸的敵意雖然在“九一一”之後有所調整,但那是迫於形勢,在臺海兩岸,美國實質上成為向臺灣傾斜。即使經過這次選舉中的“公投”風波,美國對陳水扁政府極度不滿,但在大陸所反對的議題上,譬如很快就承認臺灣選舉結果,向陳水扁致送賀函;不顧大陸一再反對,執意出售大批先進軍備給臺灣,甚至一再催促臺灣通過軍購預算;國會通過支援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等,美國親臺的立一覽無余。

  大陸認為美國對其説一套作一套,口頭反獨,實際挺獨,依賴美國防獨已不可靠,必須另謀對策。所以賴斯走訪北京時,大陸清楚告知美國,“臺獨”走勢美國如果不想認真遏阻,北京只好自己來。美國別想玩兩面手法,用軍備競爭消耗兩岸,如果飛彈是軍售的充足理由,則以撤飛彈換停止軍售如何?説得賴斯無言以對。目前看來,大陸尚未完全放棄依美防獨這張牌,畢竟這是代價比較小的策略,所以與美國的外交溝通仍然持續,並且也在靜觀美國年底的大選,希望有更好的轉機。但另方面大陸也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憑一己之力直接解決臺獨的可能性。

  大陸以往相信:厚植本身實力,加速兩岸經貿交流,不僅可以化解“臺獨”,而且統一也終有水到渠成之日。目前看來經濟牌不僅緩不濟急,而且對政治似乎也發揮不了什麼影響力。兩岸經貿日趨熱絡,但政治反而越走越遠了。因此,需要另辟蹊徑。

  五、大陸直接反制“臺獨”的可能做法

  反獨是當前第一要務,大陸今天可打的反獨牌不外下列幾項。

  第一是在經濟上制裁臺灣,譬如説報道中對於綠色臺商的“關切”,構想兩岸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等,都對臺灣有影響,倒用不著真的經濟封鎖。

  第二是在政治上以牙還牙。譬如因應臺灣的“制憲公投”(也就是“臺獨法”),“臺灣時間表”,大陸民間及官方也醞釀提出“統一法”,“統一時間表”,雖然尚未見具體內容,臺灣已經感受壓力。

  第三是在軍事上做好準備。兩岸衝突如無外力介入,誰勝誰負顯而易見。但是美國態度不容易確定,但最壞的打算,當然是把美國介入考慮進去。大陸最近幾年不斷提升軍備,推演戰略戰術,當然大部分都是針對美國。

  第四是外交圍堵。最近臺灣在中南美的“幫交國”頻傳有生變可能,李顯龍訪台導致大陸強力反彈,對美國對臺的曖昧政策大事批評都是具體事證。

  只要大陸表現堅決,只要美國知道事態輕重,陳水扁想一意孤行,砸碎飯碗大家沒飯吃的可能性就不高。因此,雖然臺灣海峽目前烏雲密布,但是雨一時似乎還下不來。

       (作者 張麟徽,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