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已是錦繡萬木春

時間:2012-05-03 16:26   來源:人民日報

再看四川地震災區——已是錦繡萬木春(圖)

  

鳥瞰汶川縣三江鄉新貌。吳傳明 攝

  早春時節,再走四川地震災區,遠望近觀,動人心弦。

  德陽市東汽新廠區,1.5兆瓦風機葉片徐徐舞動。彭州市寶山村,雖是春雨綿綿,依然遊人接踵。央視龍年春晚,廣元16位老媽媽登臺亮相,舞出災區人民的歡樂和感恩。

  産業振興,民生改善,文化發展……奮進一刻不停,攻堅絲毫未歇,3年恢復重建全面完成,四川災區駛入發展振興快車道。

  撫平傷痕的這片土地,油菜花正悄然綻放,雖未金黃遍野,卻已生機盎然。

  夯實基礎,釋放後勁,産業振興種子在恢復重建的母體中發芽

  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的2011年,四川生産總值突破2萬億元,4年翻一番;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8928.8億元,同比增長22.3%;全年旅遊總收入2449.2億元,同比增長29.9%。

  當年,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阿壩6個重災市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均超過22%,廣元、阿壩、雅安增速列全省前三名。39個極重和重災縣(市、區)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2011年8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四川省政府正式下發《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2011—2015年)》,著眼長遠發展,明確災區發展振興的指導思想和具體目標。

  “産業發展振興”是《規劃》明確的首要任務。

  截至去年9月,2440戶規模以上震損工業企業恢復生産,4989個生産力佈局與産業調整項目完成99.97%……在全面完成産業重建任務的同時,災區各地堅持調結構、轉方式,發展振興步伐既快又穩。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坐落在德陽市。新年伊始,素以挑戰“極限製造”著稱的二重集團再傳捷報:依靠自主技術創新,鋼錠重達550噸至600噸的核電常規島超大型1100兆瓦核電半速轉子形成批量製造能力,在世界核電常規島極限製造領域實現歷史性一躍。

  岷江之畔的阿壩鋁廠,災後新投産的兩條5萬噸電工圓鋁桿生産線和集中煙塵凈化裝置,均採用先進技術,每噸鋁合金産品可節約成本300元,節約標準煤13噸。

  骨幹企業強筋壯骨,園區建設也擴容升級。

  什邡市京什産業園內,已落戶北汽福田、明日宇航、格林雷斯環保科技等近30家企業,高端鈦合金産品、新型建築材料、高檔節能門窗等項目協議引資超過40億元。

  借力轉型,“高門檻”依然成就“加速度”,去年什邡經濟增速高出全省1.2個百分點。

  綿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震後重點佈局汽車及零部件、電子資訊、新材料等産業,吸引了華晨汽車、中國重汽、艾默生網路能源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兩年前,開發區一躍成為四川第三個500億元産值園區。

  在浙江省對口支援下,青川縣震後建起“川浙合作産業園”,引進泡沫鋁、單晶矽、LED照明等産業。園區全面建成後,年産值可達30億元以上,解決就業崗位上萬個。

  當前與長遠兼顧,災後5個省級開發區和24個對口援建産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為産業振興夯實了基礎,釋放了後勁。

  産業振興的種子,也在城鎮鄉村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春節黃金周,四川6個重災市州接待遊客1217.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42億元,均接近全省總量的一半。

  在都江堰市,由上海援建打造的10萬畝特色農業園區,靚了山坡,富了鄉親。

  給生態讓步,為旅遊轉型——龍門山下,川江兩岸,“綠色經濟”為農民增收致富鋪就康莊大道。

  2011年,四川39個極重和重災縣(市、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6358元,增長21.4%。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