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隴南市武都區,北接隴南市宕昌縣,西南與本州迭部縣、隴南市文縣以及四川省九寨溝縣接壤。地處南秦嶺山區,東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貫穿全境。氣候屬溫暖帶區,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複雜,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4.1℃,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842小時,總土面積3009.98平方公里。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遞區號:746300,電話區號:0941 。
舟曲縣轄20個鄉,2個鎮,有村委會210個,村民小組528個,分佈在395個自然村。全縣總人口13.59萬人,其中藏族人口4.39萬人。鄉村總戶數2.58萬戶,農業人口11.88萬人,年末耕地面積0.95萬公頃,林地面積8.24萬公頃,草場面積0.85萬公頃,宜林荒山荒坡面積2.40萬公頃,園地面積0.06萬公頃。
行政區劃 舟曲縣轄2個鎮、17個鄉:曲瓦鄉、巴藏鄉、大峪鄉、立節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城關鎮、江盤鄉、東山鄉、南峪鄉、大川鎮、果耶鄉、八楞鄉、武坪鄉、插崗鄉、拱壩鄉、曲告納鄉、博峪鄉。
歷史沿革 1955年由宕昌縣、岷縣析置舟曲縣。境內有白龍江,藏語稱為舟曲,因水為名。
1955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甘南藏族自治州原屬的舟曲、碌曲、瑪曲3個行政委員會的組織,並分別設舟曲縣、碌曲縣、瑪曲縣。舟曲縣管轄的區域是:原宕昌縣(原名西固縣)的峰疊區、武坪區、城關區、陽鄉,原屬岷縣的洛大鄉、官鵝鄉、大河壩鄉和原屬武都縣的坪牙鄉等地區,並且把這些地區調整為3個區、25個鄉。縣人民委員會駐原西固縣城。4月9日成立。
2000年,舟曲縣轄22個鄉:城關鄉、大川鄉、三角坪鄉、池幹鄉、八楞鄉、武坪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弓子石鄉、中牌鄉、南峪鄉、插崗鄉、拱壩鄉、大年鄉、鐵壩鄉、博峪鄉、曲瓦鄉、巴藏鄉、立節鄉、大峪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278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曲瓦鄉 4658 巴藏鄉 4820 大峪鄉 5506 立節鄉 5159 憨班鄉 4889 峰迭鄉 10869 坪定鄉 4838 城關鄉 18570 江盤鄉 4772 弓子石鄉 7838 中牌鄉 2637 南峪鄉 4040 大川鄉 5863 三角坪鄉 5514 池幹鄉 4083 八楞鄉 4419 武坪鄉 6402 插崗鄉 3256 拱壩鄉 5140 鐵壩鄉 7053 大年鄉 3683 博峪鄉 3880。
境內氣候 本縣居溫暖帶氣候區,由於地形複雜,高差懸殊,氣候的差異性很大。常有“山下桃花盛開,山上白雪皚皚”的自然景觀,同時,也表現出“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景”的氣候特點。春季溫暖回升快而穩,秋季溫涼陰雨多。
光能資源據縣氣象局資料記載,全縣日照數為1842.4小時,日照率42%,年內8月份為日照最多月,年總輻射為105.8千卡/㎝2。
熱量資源全縣的熱量分佈很不均勻,年平均氣溫12.7℃,最熱月平均氣溫23.1℃,極端最高氣溫35.2℃,極端最低氣溫-10.2℃。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3天。
水份資源本縣屬隴南山區,降水比較充足,一般隨著海撥的升高而降水量逐漸增大。同時因植被的關係,在同一高度,拱壩河、博峪河流域降水量大於白龍江流域。拱壩河、博峪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可達900毫升以上,是縣的降水最大值中心,白龍江流域的年降水量為500毫升以上。
資源優勢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優勢自然資源主要有水力、礦産、中藥材、經濟林、山野菜等。
水力資源得天獨厚,主要為“一江兩河”——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三條河流在縣境內共有支流40多條,總徑流量36.88億立方米。白龍江在縣境內流程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壩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一江兩河”水能總蘊藏量為76.8萬千瓦。
礦産資源貯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現已探明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共1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銻、銅、鋅、錳、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鐵、銻等礦儲量分別在2000萬噸以上。全縣有林地面積123.53萬畝,其中的92.11萬畝歸屬於縣境內的省屬森工企業白龍江林管局下屬的兩個林業局管轄,佔林地總面積的74.56%。由於特殊的氣候、土質等自然因素,舟曲的木材材質良好,尤以針、闊葉林種材質為優,是全省優良的天然用材林分佈之一。經國務院批准,縣境內有林地面積自1998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縣內旅遊資源既有雄偉奇觀的自然景致,又有底蘊深厚、古老神奇的藏傳佛教文化、蜚聲隴原的人文景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沙灘森林公園;有文化底蘊非常豐厚、寺廟群集的翠峰山景點;有林茂草青、風景獨特的拉尕山景色;有巴藏潮水節、博峪採花節、縣城元宵楹聯燈會。經濟林産品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年産700多噸,並有梨、桃、蘋果、葡萄、石榴、龍爪果、無花果等。中藥材品種繁多,名貴中藥材紋黨(黨參)、當歸、紅芪、大黃、柴胡、天麻等70余種,年産1000多噸。可食性山野菜資源薇菜、蕨菜、刺五加等80余種,可提供生産原料的山野菜達7500噸。退耕還林後,山野菜可年産5萬噸,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羊肚菌等130多種,年産50多噸。
國民經濟 2003年,完成生産總值2.24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02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0.21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1.01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859萬元,增長1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2萬元,增長9.9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115元,增長7.6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0.99億元,增長0.45%,又創歷史新高;人口自然增長率7.81‰。
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在特色基地建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輸轉中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種植業生産穩中有增,糧食總産量2.52萬噸,比上年增長12.58%,油料産量760.30噸,增長8.50%,藥材産量1079.5噸,增長1.45%,水果總産量5471.18噸,下降0.98%。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進展順利,經濟林果基地建設和荒山荒坡治理進一步加強。完成造林面積3496.6公頃,其中退耕面積2000公頃,四旁植樹40萬株,林産品花椒、核桃、木耳産量分別為523噸、245噸、29.3噸,比上年增長8.73%、23.12%、33.18%。各類牲畜年末存欄14.05萬頭(只),其中大牲畜5.21萬頭(只)、羊5.84萬隻、豬3.00萬頭;肉類總産量3609.56噸,下降1.58%。地膜種植面積2080公頃,示範推廣作物新品種20個。天然林保護完成封山育林333.3公頃。“長治”和國債項目工程共治理小流域22條,植樹22.89萬株,新增梯田341.6公頃,治理面積38.33平方公里。建小水利工程18個,恢復水澆地113.3公頃。
國有工商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對22家國有工商企業改革、改制進行全面部署,提高了工商企業的生産活力。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33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6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648萬元,分別增長1.00%、4.1%、1.50%。商貿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都有所回落,分別下降9.09%、18.54%,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完成S313線境內53公里的拓寬改造,城區濱河北路和濱河商貿城建設竣工,城區二期上水工程完工,兩河口110千伏輸電工程和農網改造進展迅速,改建農網10千伏線路230公里,建35千伏變電所2個,職業中學教學大樓、縣醫院門診大樓建成,擴建鄉村學校11所,在建項目兩河口電站、農村節能配套建設、兩館綜合樓、城區電網、立節電站、黑水溝鐵廠、丁字河口35千伏電力工程與鐵合金廠、防洪、移民等主要工程正在進一步建設之中。
招商引資成果喜人。年內共協議和簽約項目資金45.38億元,內有水電站13座,裝機容量40.11萬千瓦,資金44.76億元;礦産項目3個,資金0.62億元;建成水電站2座。
全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859萬元,財政支出11791萬元,分別增長15.45%、2.2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73億元,貸款餘額1.19億元,財政自給率3.8%。
境內交通 舟曲縣境內有公路總里程906公里。客貨運輸站場4個,分佈在縣城廣壩(省道313線K17公里處),立節、巴藏、插崗鄉鎮。
省S313線兩(河口)阿(萬倉)公路貫穿舟曲境內。全縣境內幹線公路起訖點,舟曲兩河口至巴藏境內的黑水溝口,長70.6公里。通往各鄉鎮的縣鄉公路17條437.45公里,縣城濱河路2.04公里,行政村道路35條245公里;林區道路20條154.5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幹線公路為主骨架,縣鄉公路和行政村道路為補充和延伸的縱橫交錯、干支相連的“三縱四橫”(三縱:兩阿、舟化、槐大;四橫:博鐵、江插、立大、沙大)公路網路。
全縣有22個鄉鎮。分佈在白龍江沿岸的有大川、南峪、江盤、豐迭、憨班、立節、大峪、巴藏、曲瓦鄉鎮。交通便利。每天都有班次正常對發。分佈在拱壩河、博峪河沿岸的拱壩、鐵壩、大年、插崗、武坪、博峪等鄉鎮和坪定、三角坪、八楞、弓子石、中牌等鄉鎮,都由縣鄉公路連接。每天有班次正常對發。縣城到博峪鄉乘舟曲至武都的班次,再乘武都到文縣至博峪鄉的班次。或從兩水沿兩(水)花草坡公路至拱壩、博峪、鐵壩、大年、武坪、插崗鄉鎮。或乘舟曲縣至武都的班次,行到宕昌沙灣沿沙(灣)大(水溝口)公路達到八楞、池幹。武坪、插崗、大年、拱壩、鐵壩鄉鎮到豐迭、憨班、立節、大峪、曲瓦、巴藏鄉鎮,三角坪、坪定、弓子石、中牌直接乘坐縣城汽車站發往的班次即可,每天都有兩個班次正常對發。
舟曲縣去省會蘭州、州政府合作及相鄰的迭部、瑪曲等縣市每天均有兩個班次對發。
境內文化
中國楹聯文化縣 愛好楹聯詩詞、書法、繪畫、文藝創作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共商文化發展大計,這是舟曲縣文化藝術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藏鄉江南楹聯詩詞學會”,屬楹聯詩詞愛好者自願結合的群眾性藝術團體,旨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團結和組織全縣範圍內的文化人士,弘揚祖國及舟曲的楹聯詩詞文化,繁榮舟曲的楹聯詩詞創作、教育、研究、整理、傳播,開展對外交流。
舟曲縣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歷史悠久,氣候溫和,有“不二揚州”,“藏鄉江南,泉城舟曲”的美譽,有蜚聲隴上的元宵節楹聯燈會,逢年過節、喬遷立房、開業賀喜、婚喪嫁娶,創作、書寫、懸貼楹聯已成為舟曲城鄉群眾千餘年來的一種風俗。
採花節 農曆五月,草木勃發, 山花爛漫。初五這天,正是舟曲縣博峪鄉藏族群眾的傳統節日——採花節。
據説,很久以前,從外地來了一位心靈手巧、花容月貌名叫蘭芝的漢族姑娘,她把紡線織布、繡花縫衣的技術傳授給這裡的藏族姐妹,後來,蘭芝姑娘在五月初五這天去世,藏族姑娘們為了表達哀思,上山採集了無數鮮花,放在她的墳頭,從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要採集山花,並以此為節,代代相傳。
傳説畢竟是傳説,就現在的採花節而言,更多體現了藏族人民的浪漫情懷和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節日從五月初四淩晨開始。這天,全鄉十五個村寨的青年男女,雙雙對對背著裝有豐盛食品和青稞酒的背篼,走進密林深處,去採擷正在盛開的枇杷花(杜娟花),當然也是男女青年親吻擁抱放縱愛情的時刻。傍晚,滿載而歸的採花人頭上插著、手裏抱著,背篼裏背著各色鮮花,從蜿蜓曲折的林間小徑上漫著歌兒,喜氣洋洋地回來了。此時,村頭寨口,擠滿了人群,爭先恐後把採花人接到家中對唱。據説,誰家接到今天採的花,誰家就把幸福和吉祥接到家。
真正的節日活動是在五月初五舉行。這天,四鄰八村的藏族姑娘盛裝出行,她們穿著華麗多彩的手織繡花裙,胸前挂著锃亮的銀盤,頭上插滿鮮花,打扮得比鮮花還美;小夥子們也穿上節日服裝,三五成群地向博峪河邊的廣場擁去。老人們互敬哈達、美酒;小夥姑始們盡情歌舞,孩子們高興地互相追逐嬉戲。整個博峪河畔一片歡騰,一片花香,直至日落西山,有時還要燃起篝火,盡興盡致到次日早晨。
博峪,地處白水江支流域,東與文縣接壤,南毗世界著名旅遊勝地九寨溝,為甘南南隅。博峪境內山大溝深,森林茂密,出産豐厚,還是大熊貓的故鄉;美麗的自然風光,奇異純樸的民俗風情構成了此地祥和溫馨、天人合一的圖畫。
舟曲小吃
簡介 主食:蒸、烙、煮、炸、炒
蒸食類主要有蒸饃、饅頭、花卷、包子、發糕等多種形式。過去在過年及婚喪、修造大事時制做。結婚、祭祀做供品,還要做大饃饃,一個用2—3斤面。
烙(烤)類烙餅用白麵、黑面、玉米麵烙者較普遍。用發酵後的面烙制的稱起面饃,花饃饃,似鍋盔。將餅稍烙後在鍋中不斷折疊,形成皺紋稱鍋花饃。
煎餅,多用蕎粉制做,將蕎粉攪成稀糊狀,澆于鍋邊一圈,使之往下流,再用鏟背抹平,烙一兩分鐘即熟。吃法有兩種,一是和餅子一樣切成4塊,卷菜後食用;另一種是將炒好的細條肉、菜與切成條的煎餅混合,謂之炒煎餅。韭餅:在兩張皮面中夾韭菜餡,周邊壓合後烙,涂上菜油,稍烙即熟,吃時,調進辣椒、醋、軟香可口。 燒饃饃。用烙、烤、燒三種方法,將餅稍烙變硬後在大火旁烤一車,然後埋入燙灰中燒熟,脆而可口。
疙瘩兒 用雜面搟的麵條叫疙瘩兒,如蕎面疙瘩兒、燕麥麵疙瘩兒、麥豆面疙瘩兒面等。雜面麵條,均添加炒過的酸菜,佐以腌韭鹹菜或苦根鹹菜食用。
水餃 (扁食)。有瘦豬肉餡、羊肉餡、牛肉餡等,餡內入調料、蔥末。韭菜餃子較普遍,農曆二、三月上市和九月將收市的韭菜做餃子,味美,俗雲:“九月韭,香破口”。餃子形狀有元寶式、半月式。有濕、有幹兩種吃法:加湯食用,作臊子,稱水餃。現多將餃子盛盤中,用蘸池就醬、醋、油潑辣子和蒜末食用。
削筋 用蕎面或玉米麵和成較硬的麵糰,用刀削片入鍋,叫蕎面削筋。
麻食子 將和好的面揪成指頭蛋大小面塊,用拇指在案上或草帽上壓搓成筒狀,加酸菜或臊子食用。
雞腸子 用蕎面,青稞面做,揪小面塊,用手在案上搓成圓條,細如雞腸,撈出加蒜泥等調料食用。麵片較普遍,有捍麵片,扯麵片。近來扯細面之法,也在家庭流行起來。
米飯 有三種做法:出米飯、蒸米飯,連鍋米飯。連鍋米飯也稱塌鍋米飯,將米倒在鍋內炒好的菜上,加水煮沸,後抽火燜一陣,味較前兩種更香。過去米飯多用糜子所碾黃米做。現在多以大米做。
撒食類稠飯、攪團、拌湯等。玉米麵稠飯最普遍,一般在飯水中先放入洋芋丁或粟米,煮軟後撒面入鍋,邊撒邊攪動,食時調炒好的酸菜及鹹菜食用。撒面前將酸菜調入飯水中煮沸,撒成的叫菜菜飯。
攪團,近似稠飯,不加米或洋芋,俗話説:“攪團要得好,三百六十攪”。用搟杖快攪,後用勺背用力往鍋底研揉,使其柔韌。玉米麵攪團既可盛入酸菜湯中,也可在稠飯上斟上有蒜泥、辣汁的醋蘸著吃。蕎面攪團多蘸蒜吃。
面茶 即油茶,用大油或菜油將麵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勻、煮沸,多加蔥末、雞蛋,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還倒入清茶。
炸食類多用菜油(菜籽油、胡麻油等)炸做。分甜、鹹、素三種。面中揉進大油、雞蛋,加椒水。做甜味在面中加蜜、糖;鹹味分下茶、盤馓、麻花(馓子)、油餅等。下茶寬一寸、長四、五寸,中間分為3股,絞成辮狀。盤馓,將面搓成如筷子粗細的環形條,盤曲彎成馬蹄狀。
炒食類有炒米飯,炒饃饃,炒煎餅等。炒米飯用肉、雞蛋或用油、蔥。
副食 酸菜日常飲食大多用酸菜做酸菜主要供冬春食用,多在農曆十月用洋根煮做,將洋根礤成細條再加入切碎的“洋”根葉,淘凈略煮,撈入大缸中或木筲中,菜上苫一層桑葉,壓石。一般農戶視家中人數多寡,做一、二缸或二、三缸,供一冬食用,是農家重要的副食。春秋菜多用甘藍葉、蘿蔔葉和苦麻等野菜煮做。
鹹菜有粗細之分,細鹹菜純用韭菜制做。苦根鹹菜,用野菜苦根兒腌制,味道芳香脆嫩。粗鹹菜,主要用包心菜、甘藍根、蘿蔔、胡蘿蔔、青辣椒切絲混合腌制。另有用白菜心加蒜瓣腌的蒜白菜。
泡菜。以甘藍塊、胡蘿蔔、包心菜、豆角、大蒜、蒜葉、黃瓜、萵筍等,用泡菜罈泡製。 肉食以豬肉為主,還有牛、羊、雞、魚等肉類。城鄉年豬屠宰後,大肉剔骨卸成“連兒”,排骨剁為大塊,用鹽、花椒面擦抹,盛筐籃中,待七、八天脫水後挂于屋內,兩、三月後收于缸中,即成臘肉,可久存味色具佳。漤臊子漤臊子約用一頭豬肉的四分之一左右。肥肉先切成大塊約煮半小時,俗稱“緊肉”再切成肉丁,瘦肉生切成丁,將肥、瘦肉丁混合在鍋中炒煉,加鹽、調料,直至肉中水分煉盡,盛壇冷卻儲存,隨時食用。
宴席舟曲常見的大肉菜肴多用鮮肉制做,主要有“扣肉”(紅燒肉片)、“方疙瘩”(肘子)、花肉(內加雞蛋、芡粉炸成的肉塊)、清湯丸子、油炸丸子,象眼肉(肥肉片裹紅棗、蜂蜜或白糖蒸熟)、排骨。用肉片或肉絲配以木耳、磨菇、竹筍、芹菜、青辣椒等燒的菜,名稱各異。
傳統飲料 燒酒(土酒)多用青稞、小麥、高梁等作原料,碾皮除殼煮軟,加曲發酵後,攪拌涼冷後裝入酒缸中封口,半年左右可蒸燒。
黃酒類按制做和飲用方式分為黃酒和罐罐兒酒(“車頭酒”)。從缸中用淋子虹吸管淋出的叫黃酒,色金黃,一般紅、白喜事用。另將酒粕盛于瓷罐加水煨于火旁,略煮插入竹筒吸飲,具有生津解乏,滋陰壯陽之功效,此為罐罐酒。用紅谷與青稞釀製的黃酒叫“紅谷酒”,可做藥引或滋補酒,味甘甜。
甜酒有幹柿子酒、杷柿子酒兩種。煮酒之法與燒酒、黃酒同,裝缸時在酒醅中加入柿餅或粑柿子,飲用時加涼開水或涼水攪動,飲吃兩便,多為盛夏解渴飲料。甜醅子亦為夏季飲料之一。農村中用過濾蜂蜜的淘蠟水,加酒曲發酵,釀成的酒叫蜂湯酒,也是飲料佳品。
罐罐兒茶當地農民普遍有喝茶習慣,多喜飲罐罐兒茶,用裝二、三兩水的小陶罐,裝滿茯茶,加水煮,當地農民稱“按茶”。農民勞動前,喝兩三罐兒茶,可保一天不渴不累,精神充沛,幾乎和食物等同重要,一日不可缺少,俗雲:“頭盅土,二盅茶,三盅才是頂呱呱”。按茶,加少許食鹽。
熗罐茶先在罐內加少許食用油,待油熟時加茶葉,蔥段煉炒一陣,再加水煮沸,味美。
油茶也叫面茶,茶水加油麵、調料、蔥姜、核桃仁等,味芳香濃烈,為老年人喜愛。
酥油茶冬春之間,用煮沸之茶水(粗茶或茯茶),衝入酥油小碗,可多次衝飲。現平日以衝沏清茶待客。80年代,新飲料品種增多,夏季盛行啤酒,沙棘汁、汽水、礦泉水、健力寶、芒果汁等,名目繁多。
節慶活動
舟曲元宵楹聯燈會 元宵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歡度此節,各地民俗大同小異,而甘肅省舟曲縣別具一格,獨有特色,與國內外鬧燈會不同,世界絕無僅有。
素有"小揚州"、"賽揚州"之稱的舟曲元宵楹聯燈會,據傳:燈火興隋唐,對聯盛明清。活動主要由楹聯松棚大會、十五廟會、黑十七、十九"迎婆婆"為主的內容形式組成。
楹聯松棚燈會 在舟曲年小十五大,從正月初八始,縣城四街兩關就組建各自的燈會組織,劃定各家地段,每家負責各自地段的立架、蓬鬆毛兒、挂燈等事宜。每年燈會由同街燈會會員輪流主辦,每晚由各家自己點燃燈(現代用電燈)。至到十九晚,"九街燈對列火樹,萬幅書聯綻銀花"。家家走橋賞畫,處處觀燈吟聯。
十五廟會 城內外所有寺廟大開山門,供"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燒香"許願"。大多數人僅為遊玩看熱鬧。許多廟會內此時都做廟會,會期做供品,如獻食油托子、面果兒。每日數次按時焚香,夜間請"陰陽先生"誦經。散會時由會東備酒席,請各會會長。辦會的經費,由各會長依舊規定繳于會東,不足部分由會東自己墊補。社火先在城外各村巡迴演出,十四晚方能進城表演。高蹺僅活動於白天,而龍燈與社火則在夜晚。表演活動一直至正月十七為止。
黑十七 亦稱黑社火。十月十七晚,燈內只斟少許油,燈亮不到一個時辰即全部熄滅,幼童背著背鬥,黑面饃上插根蠟放在背鬥底,倒騎驢,由大人牽著在街道下串遊戲鬧。並選一個當燈官司老爺,戴破草帽、紅纓帽,手拿破扇,穿一白長衫,狀若清時縣令;乘坐椅,綁在梯子上,由年輕人抬著顛來晃去,敲鑼打鼓,遊過街道。意為驅除"凶神惡煞",保祐平安。
十九迎婆婆 (舟曲稱聖母娘娘為"婆婆")迎"婆婆"是遺留下來的一種帶有濃厚色彩的民俗活動,是整個正月各種活動的高潮,猶如舟曲城的狂歡節。一過十九,春節方才落下帷幕。
元宵松棚燈會的由來
明洪武年間,在南京珠璣巷,有這麼兩戶稱兄道弟的隔墻人家,兄嫂生了個兒子取名慶元,弟妹生了女兒喚作宵紅。兄弟相聚對飲時,立下兒女婚姻,並互贈物證。但時隔不久,朝廷命下,令百姓遠遷。結果當弟的在遷徒之行。弟媳病重。為兄嫂的一家頂替弟妹一家遠遷至舟曲。
舟曲元宵楹聯燈會就有了"不二揚州"的雅號,馳名天下。地方風調雨順,百姓家居樂業,人家子孫發旺,都全仗婆婆,"大德當年化南國,深恩今日育西秦"啊!
古墓葬 一、秦墓葬
70年代農田建設中,縣境東南八楞鄉東岔灣、池幹鄉幹子溝、弓子石鄉石家山等臺地出現數座秦墓,出土規格不一的秦"半兩"銅幣和繩紋灰陶罐盆等器皿及殘戈兵器。其中東岔灣一例墓葬,頭、身遺骸異置。
二、漢墓葬
分佈在舟曲以東和東南部地區及西北坪定鄉地區。
坪定墓群位坪定鄉政府東臺地,1975年調查發現。土坎剖面裸露朽棺木和人骨遺骸及隨葬侈口繩紋灰陶罐,褐紅陶壺、盆、碗殘片。墓葬居多,有大量漢"五銖"銅幣。
三、唐墓
70年代,井坪村斜道出現一例土洞墓,隨葬"開元通寶"和一面有柄銅境。60年代中期,城關鎮真亞頭馬蓮坪發現一例小型磚室墓(彩飾),隨葬物中有"開元通寶"。
四、明墓
劉氏墓碑位縣城東。墓碑高115釐米,寬65釐米。額陰刻"大明",其下陽刻"劉氏三代宗位譜表",下列其家祖位:高祖劉□兒任樞密院僉院(元中央軍方臨時機構);劉□初授懷遠將軍及曾祖劉裕、劉潔、祖伯劉宣、祖父劉武(皆五品),妻、祖公婆宜人等。碑鐫刻精細,屬雕繪藝術珍品。
舟曲特産
沙棘 沙棘,當地俗稱"反尖刺",主要分佈在巴藏、曲瓦、立節、武坪等14個鄉的山地,結果總面積約在6000畝左右,總蓋度30%-60%,年産百噸左右。
柿子 生長在白龍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壩地區,有圓形、四棱形、餅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種,以圓形居多。色鮮味甘,營養豐富,價值僅次於桔、柑。主要分佈在城關、江盤、憨班、大川、南峪等鄉。
紋黨 紋黨産于鐵壩、博峪等鄉,生長在海拔2000-2600米之間的高山林緣、灌叢稀疏的深溝地帶,有晶黨、散黨、防黨之稱,有野生和家種之別,其根體碩大,肉質飽滿,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經營的大宗藥材之一,遠銷四川、廣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時也出口創外匯。
羊肚菌 羊肚菌別名狼肚採,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濕潤地帶,特別適應在針闊葉林區的草甸、山谷沖積扇、林間空曠地、森林採伐滑道邊生長。羊肚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營養豐富,香氣宜人,有獨特的口感和風味,是一種既無污染又富於營養療效的天然滋補佳品。
旅遊資源
如墨畫卷 翠峰 翠峰山,位於舟曲縣城北5公里處,原西固八景之一(北峰古剎)。《甘肅古跡名勝辭典》稱翠峰山為“隴上名山”。其峰狀似一面屏風。峰脊如劍鋒凸兀淩空,仄經一線通幽,東南北三面峭壁懸崖。千尋峰頂巨松古柏參天,重重疊翠,奇險絕清,翠雲寺掩映其間。該寺始建於宋、擴建於明,殿堂、樓閣、郎坊等依山勢佈局精巧。所雕塑佛像、觀音、龍神、龍王女、藥王、聖母等栩栩如生,勸善書法、壁畫故事琳瑯滿目。寺廟群與翠峰構繪成富麗畫卷。每年遊人香客絡繹不絕。登上峰頂,千山萬壑盡收眼底,鳥瞰舟曲縣城,樓房鱗次櫛比,白龍江如飄逸的哈達,穿峽谷而去。
1987年翠峰山旅遊景區正式開放,現被列為全州十六大香巴拉王牌景點之一,遊覽者絡繹不絕。
植物王國 沙灘森林公園 沙灘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3萬公頃。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武坪鄉境內,為全州十大香巴拉旅遊王牌景區之一,東鄰武都、區位南與九寨溝接界,距212國道80公里。
沙灘森林公園:主要包括花草坡、人命池、苜蓿灘、嗄河壩、那下橋、江邊溝六大景區,可供遊人遊覽的景點達八十余處。目前已開發的有花草坡、人命池、苜蓿灘三大景區。
花草坡景區森林、草原相相得益彰,而以濃郁的草原風情取勝。懸崖、瀑布奇石點綴其間。主要景點有霧雨山、列寧公山、老鷹嘴、金貓戲蘿蔔、羚牛石、壺瀑、害羞女八瀑、布達拉宮山、森林浴場、扎嘎納雪山等十多個。
人命池景區是以高山天池、幽谷飛瀑、原始森林和雄偉險峻的中山地貌為突出特點的自然風光景區。區內奇峰怪石、懸崖瀑布層出不窮。主要景點有人命池、天龍八部笑談峰、沙灘麥積石、一線天、飛來石、黑林絕壁、神女懶臥泉、翻天印、藏寶洞、嘹望臺、青松三瀑、觀瀑亭、彌勒雪山、樺柏抱山、上天梯、牛郎古松、守望者古松、杜鵑林、原始冷杉等二十多個。
苜蓿灘景區以峽谷風景為主,主要景點有古典式牌坊大門、滴水崖、絕壁林海、白練瀉山澗、九曲十八彎、水漫苜蓿、苜蓿灘梁、民族包、風情閣、梅花鹿苑、逸仙亭、小木屋、民族風情園、人工湖景觀等。
沙灘森林公園,一個綠色的世界,一片生命的凈土,在這片土地休閒娛樂消遣、探險考察研究,能使您真正體會到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覺!您的心靈在這裡將會得到凈化,美的自然風光將使您留連忘返和無限的震驚。
人間仙境 拉尕山 拉尕山位於白龍江上游立節鄉境內,始唐“佔單寺”和西漢“華陽古城遺址”左右拱衛,距離省道S313線18公里,現通等外公路。海拔2000米左右,山頂地勢平坦、中間千畝林草如茵,點綴紅屋、帳蓬接待處。四週山巒起伏、喬木灌木雜處,間有怪石崢嶸、飛瀑流泉,風光優美,山、林、草、石、水、澗相得益彰。
拉尕山除了自然景色優美,還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藏族服飾光彩奪目、珠搖環佩;格調迥異的藏族羅羅舞、擺陣舞、馬鈴舞,尤其是朵迪舞舒展歡快,已成為舟曲的“縣舞”,在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週年華典上,舟曲朵迪舞獲全州第二名。2005年5月端午,“首屆拉尕山風情旅遊節暨拉尕山莊開業典禮”在景區隆重舉辦,接著,8月30日、投資400萬元的佔單大橋,包括通往拉尕山景區的二級油路工程開工典禮在白龍江邊舉行。
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文化獨特,熱情好客的拉尕山人期待著四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秀麗的自然景觀,週到的服務會使你乘詩情之興而來,盡畫意之興而歸。
峰迭古城址 位於今舟曲縣嶂迭鄉,東距縣城17公里,白龍江自西北穿流而過,由於白龍江沿岸是漢武帝元鼎時期”開西南夷”的重點地區之一,因此古遺址、古墓葬、古城堡、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其中峰疊地區瓜咱古城與瓜咱嘴坪古城皆出土有釉陶罐及繩紋瓦片-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建都城於此。因地處險要,扼甘松古道之咽喉,為一軍事要塞,隋朝時期在此置宕呂郡懷道縣。
社會事業 全縣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年末各級各類學校數179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3所,九年制學校10所,完全小學46所。縣委黨校、縣幼兒園、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電大工作站各1所。校舍總面積達9.39萬平方米。全年在校中小學生23061人,教職工1042人,適齡兒童總數17079人,入學率為98.07%。醫療機構26個,醫務人員417人,病床數312張。村級和個體醫療服務站(所)168個,人員168人。兒童計劃免疫入保率100.00%,四苗覆蓋率97.93%。州慶50週年文藝匯演獲“集體二等獎”。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86.13%、88.29%。
人民生活 2003年,城鄉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115萬元,比上年凈增79元,增長7.62%;城鎮職工每人平均貨幣年工資10896元,凈增1118元,增長14.43%;縣上統一籌資為2.57萬戶農村住戶投了家財保險金;全力開展了“兩個確保”工作,城鎮職工參加失業保險4810人,養老保險1385人,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統籌272人。安置了2001年大中專畢業生201名和退役軍人22名的就業。
舟曲特大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淩晨,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發生強降雨引發泥石流災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龍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縣城部分被淹,電力、交通、通訊中斷。截至2010年8月8日晚8點,災害已導致127人遇難,2000多人失蹤。災害發生以後,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緊急行動,迅速啟動應急機制。溫家寶趕赴舟曲災區 國務院臨時指揮部成立
甘肅舟曲災情發生以後,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對搶險作出重要指示。8日中午12時,溫家寶率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受災地區。
溫家寶在趕赴甘肅舟曲災區的專機上,召集隨行的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會議,決定成立國務院舟曲抗洪救災臨時指揮部並作出部署。會議有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國土資源部、衛生部、民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研究室和解放軍總參謀部等部門負責人參加,對災情進行了初步分析。
溫家寶指出,甘肅舟曲8日淩晨發生特大泥石流災情,由於當地地處山區,較為偏僻,水、電、路和通信中斷,救災難度大。會議確定了9項工作:第一,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要千方百計尋找和搶救可能倖存的人員,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能救一個人就救一個人。第二,必須在查清泥石流情況和地質情況的基礎上儘快制定清淤方案。第三,儘快穩妥處理堰塞湖,在確保上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使湖水緩慢下泄。第四,抓緊修復當地基礎設施,儘快通路、通電、通水,恢復通信。第五,根據氣象判斷雨情災情變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制定下一步防災減災方案。第六,想方設法安置受災群眾,要儘快調運帳篷、糧食、飲用水等物資,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第七,加強衛生防疫工作。第八,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領導幹部要深入災區第一線,黨員幹部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第九,要迅速、及時、準確通過新聞媒體發佈災情和搶險救災進展情況。[2]中央各部委火速行動 國家二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
8月8日零時許,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特大泥石流災害事故發生後,公安部高度重視,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組織開展救援處置工作。目前,公安部已部署相鄰地區消防部隊和公安特警等近千名警力,攜帶搶險救援器材,實行摩托化開進,火速趕赴災區增援。
國家防總決定自8月8日14時起緊急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全力應對甘肅舟曲特大滑坡泥石流災害。受國家防總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委託,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于8日晨率國家防總工作組和有關專家,緊急趕往現場協助搶險救災。
針對甘肅嚴重洪澇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8日8時30分緊急啟動國家三級救災應急響應,並向災區調撥5000個睡袋。下午,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等級提升至二級。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副局長許小峰8日早間就災區搶險救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進行了週密部署。8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已緊急組成救災指導工作組,於今日啟程趕赴災區,投入搶險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據悉,工作組由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應急辦等單位組成,預計晚上就可到達災區。
680名被困群眾成功救出 下游兩鄉鎮疏散19000余人
據甘南州州長毛生武介紹,強降雨造成了300多戶群眾的房屋直接被掩埋。災情發生後,經州縣緊急施救,已經成功救出了680名被困群眾,失蹤人員的搜救正在進一步進行。
針對甘肅嚴重洪澇災情,甘肅省減災委、民政廳緊急啟動二級應急響應,並於8月8日6時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調撥舟曲災區1800頂帳篷、2萬箱方便食品和2萬箱礦泉水。甘南藏族自治州緊急組織人員趕往災區現場,並向周邊鄰近地區求援,調動所有資源,全力以赴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根據甘肅省委部署安排,為防止出現進一步的災害,白龍江下游隴南市宕昌縣的沙灣、兩河口兩個下游鄉鎮19000多人現已疏散。 蘭州軍區近3000官兵奔赴災區 從新疆軍區抽調2架直升機
蘭州軍區某集團軍迅速出動2800多名官兵奔赴災區搶險救災。8日清晨5時許,救災官兵分別從甘肅、寧夏等地緊急向災區進發,先頭部隊已于11時許到達救災一線,並迅速展開救援。據悉,救災官兵由某集團軍從所屬舟橋團、工兵團、防化團中抽組,具有搶險救災經驗部分官兵曾在今年玉樹抗震救災中發揮重要作用。
從玉樹抗震救災一線返回營區僅12小時的蘭州軍區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千余官兵8日晨再次出擊,急赴甘南高原參加舟曲搶險救災。另外,蘭州軍區某集團軍高炮旅1500人已從駐訓地撤回營區,準備參加救援。
某陸航旅4架直升機8日7時從銀川機場起飛,拉運某工兵團2個爆破小組,赴舟曲執行爆破排險任務。從新疆軍區抽調的2架直升機也正前往災區。
各地迅速反應緊急援助 四川消防派出3支救援隊伍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嚴重泥石流災害後,臨近各地迅速反應,緊急援助。
8日14時27分,成都市消防隊特勤二大隊150人,攜7台救援車輛,從成都出發緊急奔赴甘肅舟曲災區。據悉,這是四川派出的第三批消防救援隊伍。四川消防方面目前已先後派出3支救援隊伍,共計199人,16台救援車輛。第一支救援隊即將抵達災區。
8日16時許,四川消防總隊從綿陽支隊抽調70人、德陽支隊40人、廣元支隊25人、消防醫院6人、消防總隊機關10人,組成共計151人的第4支救援隊伍。目前,該救援隊已集結完畢,隨時待命分頭出發奔赴甘肅舟曲災區。
災情發生後,深圳市第一時間為舟曲災區捐款200萬元。深圳市委、市政府負責人在接到災情報告後高度重視,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深圳市將積極組織援助,並向舟曲災區廣大幹部群眾表示慰問。來自於深圳市的首批援助資金200萬元已于8日匯往災區。深圳正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向災區捐款捐物活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