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北京青年報:規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方向
 
 
  來源:      日期:2002-11-14 10:14

    主持人/新華社國內部特稿室副主任 主任記者鹿永建
  十六大報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規劃方向
  2002年9月25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鄉淳風橋,在村裏公佈去年財務支出時,村民們發現兩輛公車一年開銷近5萬元。於是有了這樣一幕:在村民代表大會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裏經濟還相對落後,絕不能這麼鋪張浪費。會議表決通過,村委會將本村的兩輛公車公開拍賣。
  一滴水珠,折射出陽光的燦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取得豐碩的成果。  
  基層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實踐
  20世紀80年代初,廣西等地的農民在實行農業“大包乾”責任制以後,創立了村民委員會這種自治組織。黨和政府肯定了這一做法,並在1982年頒布實施的新憲法中明確了這一基層自治制度。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開始試行,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産生”。經修訂於1998年正式施行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明確了村民委員會的自治性質,並完善了直接選舉的程式。
  今年全國16個省份陸續進行的新一輪村委會換屆選舉,99%以上村莊選出了群眾滿意的村委會領導班子。各地群眾參選率普遍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達90%以上。
  民主自治之風也拂遍了眾多的城鎮——城市的社區自治正成為基層民主政治的新熱點,悄然改變著現代城市的管理模式。
  1999年4月,瀋陽率先邁出了“社區自治”的步伐。經過公開競聘、演講答辯,6400多名經過居民代表選舉的社區居委會幹部,代替了原來1.3萬多名居委會幹部。之後,全國20多個城市進行了全體居民直接選舉居委會幹部的試點。
  翻開今天的報刊,旁聽人大會、村務(政務、廠務、校務、檢務)公開、立法聽證、質詢、海選、民主評議、競爭上崗、罷免……這些對中國人來説一度較為陌生的詞彙、術語,如今已是耳熟能詳。
  人大制度與政協制度:與時俱進走向完善
  2001年2月14日上午,遼寧人民會堂,瀋陽市第12屆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進入表決程式。當關於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決議表決結果出來時,電子螢幕上顯示:人大代表應到509人,實到474人,贊成218人,反對162人,棄權82人,未按表決器9人。贊成票不過半數,市中級人民法院報告未獲通過!
  13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大立法進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正在形成;同時,強化依法監督,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先後進行了50多次法律實施情況的檢查。1991年通過的代表法、1995年對選舉法的修改,促進了各級人大代表認真履行人民代表的職責。八屆和九屆全國人大期間,代表團和代表提出的議案有8108件,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有26384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多年來,中共中央就重大問題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政治協商已基本形成制度。13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或委託有關部門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達150多次。各民主黨派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各有關方面提出重大建議160多項,各民主黨派地方組織提出重大建議2萬多項,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不少建議被採納。全國政協八屆以來共提出提案24410件,視察報告160多份,社情民意34893條,處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7萬多件次,架起了中央與普通群眾的“直通橋”。
  非中共人士在人大、政協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目前,非中共人士中有12萬多人當選各級人大代表,24萬多人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其中,有9人擔任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6人擔任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有850人擔任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317人擔任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大和政協成為黨外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重要渠道。
  依法治國:為民主政治夯實法律基石
  1997年,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
  13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125件法律,對56件法律進行了修改,通過了7件法律解釋。改革開放以來到今年8月底為止,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通過法律301件,法律解釋7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22件,共430件。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宏偉的目標:到2010年建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九屆全國人大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在本屆任期內初步完成這一法律體系的建設。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宣佈:我國已初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立法程式的科學化、民主化進程也不斷得以推進,尤其是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立法法,健全完善立法程式,進一步推動立法工作的規範化,提高了立法品質。
  如今,整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式法7個類別,已經比較齊全,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民事、刑事、經濟、行政和訴訟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為核心,以不同層級的法律、法規、規章為內容的法律框架。此外一些重要的法律如監督法、行政許可法草案等已經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到現在,我國共有現行法律200多件,國務院制定通過的現行行政法規600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通過的地方性法規8000多件,形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法律體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顧昂然介紹。應該説,我國立法工作在這三個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標誌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為依法治國提供了法律上的基礎。
  北京青年報/新華社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