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經濟日報:一個偉大的創舉
 
 
  來源:      日期:2002-11-14 10:04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巨大勇氣
  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前無古人的實踐,在世紀之交的中國得以初步建立。出席十六大的代表們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巨大勇氣。
  大家談到,從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開始,短短的時間裏,我們便初步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這一成就舉世公認,將永載史冊。
  代表們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而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深化國企改革
  十六大代表、齊魯石化公司黨委書記榮滋白説,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
  加強宏觀調控
  許多代表認為,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
  十六大代表、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提出,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
  規範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
  健全社保體系
  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應有之義。
  有代表指出,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外,還應當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