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化發展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從本質上要求中國共産黨在新的社會發展形態中,探索和構建與這個發展形態要求相適應的新領導體制和領導方式,全面協調黨與國家、社會的基本關係,保證黨對國家和社會的有效領導
●黨與國家的關係是黨的執政方式問題,而黨與社會的關係是黨如何動員和整合社會的問題。重新確立黨與國家、黨與社會關係的關鍵在於黨自身的建設和發展
●黨只有通過“三個代表”才能有效領導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而黨要做到“三個代表”,就必須依據時代的要求、中國的特點以及執政的規律推進黨建,使其獲得與時俱進的發展
執政的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證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現代化發展必由之路。中國共産黨成功領導了中國現代化發展,而在新的世紀,中國現代化發展給黨的領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的建設對社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將顯得更為重要。正如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大國,要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毫不放鬆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在新的世紀,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已具備比較成熟的發展條件,其核心任務是通過跨越式的發展,全面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黨的十六大對新世紀初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於是,發展成為新世紀的主題。現代化與市場化、全球化和資訊化強烈互動的實踐表明,這種全面而快速的現代化發展要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就必須納入一種秩序和規範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持續、穩定而安全的發展潮流。對於中國這樣資源有限、制度不成熟、社會尚未完全發育的國家來説,要有序而規範地把握和領導全面快速的現代化發展,就必須有強大的領導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現代化發展對共産黨領導的內在要求,不但沒有隨著現代化發展而減弱,相反是日益增強。在現代化發展已全面展開的歷史時期,強大的領導力量對現代化發展成敗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強大的中國共産黨已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關鍵。
新世紀中國現代化發展需要中國共産黨的有效領導。這種發展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從本質上要求中國共産黨在新的社會發展形態中,探索和構建與這個發展形態要求相適應的新領導體制和領導方式,全面協調黨與國家、社會的基本關係,保證黨對國家和社會的有效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這種時代性的挑戰,要求具有深厚歷史積澱的中國共産黨能夠從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全局及其所提供的發展空間和資源出發,全面構建黨建新戰略,將黨的建設與中國的現代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這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面對挑戰,黨在新世紀建設和發展面臨的最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重新確立黨與國家、社會關係的問題。黨與國家的關係是黨的執政方式問題;而黨與社會的關係是黨如何動員和整合社會的問題,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講,就是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問題。從政治學上講,在執政的條件下,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不僅取決於黨自身,而且取決於黨與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一切的最終基礎都在現實的經濟關係與經濟發展之中。市場經濟代替計劃經濟在使國家與社會的各自運作和發展狀態發生變化的同時,也使國家與社會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這要求黨必須重新調整領導國家和領導社會的體制與方式,具體來説,就是必須調整執政方式,調整領導、動員和整合社會的方式。不論是黨與國家關係的協調,還是黨與社會關係的協調,都同時關係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關係到黨的領導如何立於不敗之地的問題;二是關係到中國現代化如何實現穩定、有效地健康發展的問題。顯然,這兩個方面問題都關係到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全局,關係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最終實現。
在黨、國家與社會的三者關係中,作為核心力量的黨的建設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重新確立黨與國家、黨與社會關係的關鍵在於黨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新時期黨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提出“三個代表”的要求,而且提出了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的要求。在這兩方面要求構成的新時期黨建戰略中,黨的建設與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融為一體:“三個代表”是國家現代化發展對黨的執政和領導的基本要求;黨只有通過“三個代表”才能有效領導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而黨要做到“三個代表”,就必須依據時代的要求、中國的特點以及執政的規律推進黨建,使其獲得與時俱進的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目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只要高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通過理論、制度和政策的創新,在領導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我們黨就一定能承擔起領導現代化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歷史重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