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中新社:"政治文明"有深意 任務重大理當必然
 
 
  來源:      日期:2002-11-14 10:04

    “政治文明”四個字第一次赫然寫在了中共黨代會的報告中,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相並列,這對於關注中國政治的各方來説都是一個大大的“!”號。
  因為,對於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中國來説,政治文明建設可謂前無古人;對於正處在深刻變革中的中國來説,推進政治文明無疑任務重大而艱巨;對於向更高水準小康社會邁進的十幾億中國人來説,享有政治文明理當必然之需。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闡述中國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時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人們注意到,政治文明與講了十幾年的“兩個文明”相並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同時出現在十六大報告中。政治文明對於中國的意義不言而喻,中共的自信也顯而易見。
  其實,在此前在很多場合江澤民都使用過“政治文明”這個概念,儘管對於中國普通百姓而言,“政治文明”並不是一個十分明晰的概念,但是它的精髓卻已經浸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法律已成為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木直中繩。近十三年來,中國最高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法規是過去四十年的總和。法律體現民意,去年通過的十六件法律中,就有十五件根據歷年來代表的議案制定的。備受矚目的監督法草案今年八月首度提請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審議。
  ——被稱為是最廣泛的民主—“直選”已在中國農村普遍實行。目前已有六億農民通過直接選舉的方式選舉出村民民委員會,數百萬“村官”由過去的上級指派變為如今由村民直選産生。
  ——中國幹部任用中“暗箱操作”開始被“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任前公示”“試用期制”“票決制”所替代。不久前,中共中央頒布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因體現了政治運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而被稱為“中國幹部工作的重大制度創新,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步驟”。
  由此可見,中國民主進程中的那些精彩片段已是中國人對政治文明的親身體驗,同時它們又是中共建設政治文明的信心之源。
  中國的專家學者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主張的提出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是“對中國未來政治發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國政治國情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啟動了依法治權的進程”。
  此間觀察家認為,雖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任重道遠,但可以預期,隨著政治文明這一主張的提出和實踐,十幾億中國人必將在“三個文明”的互進和共榮中不斷向更高水準的小康目標邁進。(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