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解放日報:贏得新突破 作出新貢獻
 
 
  來源:      日期:2002-11-14 10:04

    黨的十六大吹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軍號。江澤民同志諄諄囑託上海,要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作出新貢獻。這是上海人民的光榮,更是上海人民的責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全國人民的支援幫助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上海已經成為改革的前鋒,處在開放的前沿,理應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我們一定要按照江澤民同志的囑託,拓寬視野,拓展思路,與時俱進,奮發有為,堅持站高一步,看遠一步,想深一步,以新的思路謀求發展,以新的突破促進改革,以新的局面擴大開放,以新的舉措推進各項工作上新臺階,推動生産力跨越式發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作出新貢獻。
  實現把上海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四個“中心”的國家戰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新世紀的頭一、二十年,是中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上海實現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的關鍵時期。進入新世紀,中國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使上海有條件發展成為代表國家實力和水準的特大型城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進一步開放,使上海有機會在全球經濟分工格局中爭取應有地位;世界範圍內科技進步突飛猛進,使上海有可能以技術的創新推進經濟發展的跨越。我們要抓住今後五到十年這個上海發展的重要時期,圍繞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這條發展主線,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按照建設世界級城市的要求,全面推進城市現代化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大發展、大變化,目前的上海,已處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新突破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按照十六大報告的要求,抓住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在更高的新起點上,依託科技興市,重視政府職能的轉變,在服務全國中不斷拓展經濟持續發展的空間;在不斷優化城市硬體設施的基礎上,加大軟體建設力度,提升城市國際化、現代化、市場化和資訊化的水準,特別是注重提升直接關係到上海新飛躍的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質,為把上海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四個“中心”而奮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