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南方日報:全面小康離我們有多遠
 
 
  來源:      日期:2002-11-12 09:32

    從生活水準總體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它是繼續消除局部貧困的階段,是逐步提高小康水準和富裕程度的階段———
  全面小康離我們有多遠
  聚焦十六大代表熱説
  核心提示: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在2000年,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準。那麼,總體上的小康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多遠?
  20世紀末中國人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
  【關鍵詞】總體小康
  【數 據】2000年,全國小康實現程度為96%,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
  自鄧小平同志提出二十世紀末我國將達到小康生活水準的目標後,1991年國家統計局等12個部門提出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準標準。它包括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恩格爾系數、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等16項指標。據國家統計局介紹,到2000年,這16項指標中,除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每人平均蛋白質攝入量、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三項指標外,其他13項指標均完成或者超額完成。國家統計局用綜合評分方法進行測算,1990年全國小康實現程度為48%。2000年,為96%,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較高標準
  【關鍵詞】全面小康
  【數 據】到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
  總體上的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2000年底,我國每人平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屬於中下收入國家的水準。而到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小康水準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總體上的小康只能説是剛剛跨過小康的門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寬裕。
  總體上的小康是一個偏重於物質消費的小康。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除了注重物質生活提高外,還特別注意人們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等方面,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追求的是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文明的共同發展。單就消費而言,人們可以衣食無憂,把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到精神消費和享受消費上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惠及十幾億人
  【關鍵詞】基本實現現代化
  【數 據】二十年後基本實現工業化,農村勞動力的比重將從目前的50%,降低到30%
  總體上的小康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到2000年,我國尚有3000萬人溫飽沒有完全解決。城鎮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口雖然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但尚未達到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加快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的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原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惠及十幾億人口,所有現在沒有達到小康水準的,都要努力爭取儘快達到。就消除城鄉差距而言,二十年後基本實現工業化,農村勞動力的比重將從目前的50%,降低到30%。
  從生活水準總體上的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是繼續消除局部貧困的階段,是逐步提高小康水準和富裕程度的階段,是由片面發展逐步轉向全面發展的階段。它所指向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