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解放日報:奔向新目標
 
 
  來源:      日期:2002-11-09 10:29

 




這是一個艷陽天。晴空萬里,天高雲淡。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全國人民和全體共産黨員期盼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要開幕了。

今天,出席十六大的代表們心潮澎湃,一大早就登上專車, 8點左右就來到天安門廣場。天安門上,紅旗獵獵;金水橋兩旁,噴泉歡暢。代表們胸佩紅色的代表證,沿著人民大會堂東門廣場的 39級臺階,邁向人民大會堂,向大會報到。

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燈火輝煌。一桌桌圍坐在一起的代表們,互致問候,敘説參加大會的感想,喜悅洋溢在臉上,責任堅定在心中。一幅巨大的《報春圖》前,擺放著紅、黃或紫色的傲菊,在燈光折射下,絢爛奪目……

此時此刻,代表們在想些什麼?來自黨的誕生地的上海代表對記者説,是上海興業路上的燈光,南湖中的一葉輕舟,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使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走向勝利;毛澤東讓全國人民站起來,鄧小平讓全國人民富起來,江澤民讓全國人民強起來,這就是歷史的結論。他們説,在 20世紀,中國共産黨一共召開了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從 1921 年的一大,到 1997 年的十五大,記錄了中國共産黨的輝煌歷程。

值得自豪的是,從十二大到十五大的每次代表大會,都能在理論和實踐上作出重大創新,從而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向前邁出堅實而有分量的一大步。十二大,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十三大明確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按照鄧小平同志構想,確立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形成;十四大科學概括和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十五大繼續前進,明確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制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十五大是成功地把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推向 21世紀的里程碑。

市計委主任李良園代表説,我作為上海搞實際工作的一員,對上海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的巨大變化,感受很深;特別是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已經實實在在成為我們社會主義事業長足發展的寶貴財富。他説,黨代會是議大事、定大策的會。十六大———作為新世紀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連接著上世紀的十五次代表大會。過去與未來,上世紀與新世紀,這“第一次”,不僅是承上啟下的“第一次”,更將成為繼往開來,開拓奮進的“第一次”。十六大一定會以具有深刻內涵的“第一次”而載入 21世紀的史冊,載入中國共産黨的史冊。

市紡織控股(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匡宇代表説,十六大作為黨在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新形勢下召開的歷史性盛會,一定會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作出部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事實上,只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我們的黨就能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眾共命運。他堅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召開的十六大,必將把黨和國家的事業全面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市港務局副局長包起帆代表説,隨著十六大的勝利召開,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將成為指導我們建黨治國的偉大綱領,成為中國共産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繼續努力在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上下功夫,我們必定能取得新的成果。……

代表們還在熱烈地交談,可是大會的鈴聲響了。代表們走進了莊嚴的會場。

上午 9時整,大會在國歌聲中開幕。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