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述評:從“三個代表”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來源:      日期:2002-11-05 13:44

    一個擁有6600萬黨員的執政黨,一個肩負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黨,幾天后將舉行她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正如一些海外媒體所説,中國共産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盛會之所以引起世人關注,是因為,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國際地位舉足輕重,她未來的道路對整個世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因為,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其決策將決定著中國的興衰和民族的命運。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希望也在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希望也在黨。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也是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承諾。
  執著的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也是中國共産黨的不懈追求。百年曆史昭示:只有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産黨,才能開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中華民族復興掃清了障礙;
  ——新中國的誕生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
  ——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業,使中華民族進入一個中興盛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間,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成為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認為,中國共産黨不斷創造輝煌業績的根本原因,在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三次歷史性飛躍,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於黨帶領人民成功地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實現了泱泱華夏亙古未見的偉大飛躍。民族復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紮實。
  不變的航燈
  “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成果。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無論前進航道有多少險灘暗礁,“三個代表”猶如不滅的航燈,指引民族復興的航船破浪前行。
  回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流金歲月,恰逢世界多事之秋。在國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中國共産黨一次又一次面臨嚴峻考驗。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和特徵,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駕馭中國現代化的航船,沿著既定的目標加速前進。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雒樹剛説,在這個階段,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3%,大大高於同期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年均增長、世界年均增長和發展中國家年均增長速度。大致地説,其他發展中國家每走一步,我國就走兩步;世界每走一步,我國就走三步;發達國家每走一步,我國就走四步。這是我國發展史也是世界發展史上了不起的成就。
  莊嚴的使命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歷史必將證明,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從南湖上的一葉輕舟起航,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再次走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關頭。如同江澤民所説,“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認清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必須按照江澤民同志提出的,緊緊抓住21世紀頭一、二十年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
  時不我待,不進則退。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東説,中國能否在本世紀中葉建成中等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就看能否緊緊抓住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緊緊抓住發展先進生産力、發展先進文化、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有了充足的保證。
  1956年,毛澤東曾滿懷豪情地説: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45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進到21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
  今天,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是躍出東方地平線的一輪絢麗紅日。再經過40多年的努力,到本世紀中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將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作者:劉思揚曹智王雷鳴 來源:新華社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