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在“5 31”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並在實踐中全面貫徹這一重要思想,對於我們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前進方向和重要任務
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三個代表”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是總結我們黨全部經驗包括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從文化建設的角度看,“三個代表”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內在的發展要求,也反映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客觀規律;既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精華,又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文化建設的方向規定了文化建設的性質。把“三個代表”要求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統領”,就指明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種文化既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吸納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既植根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又具有寬廣的世界眼光和現代特質;既包含了當代科學和文化的最新成就,又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概括地説,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民族特色、科學品格、大眾導向和人文精神。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著重于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我們要弘揚的民族精神,就是江澤民同志概括闡述的:團結統一,獨立自主,愛好和平,自強不息。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大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目的是使我們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理論魄力和實踐勇氣;使黨員幹部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使廣大人民群眾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衡量尺規和工作思路
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是要求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體現“三個代表”的本質要求和價值取向。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者、建設者和實踐主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在文化建設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保護和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評判和衡量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成效的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
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社會主義文化的特有形態和有效途徑為人民群眾服務,即通過文化知識教育和科技知識普及等方式,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通過精神激勵和輿論引導等,營造良好的氛圍,保證經濟社會沿著公平、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源源不斷地創造精神文化産品,為社會大眾提供精神資源,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