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而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絕不是簡單地將創新的理論照抄照搬到實踐就能了事。它是一個創造、創新的過程。
以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是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毫無疑問,科學理論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反映,對歷史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但是,任何理論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産物,是針對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具體情況作出的。特別是某些結論,它的適用性和對社會發展的指導力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日益減小。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不唯本本、不守教條,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不斷推動理論創新,使理論青春永葆。同時它也是實踐的強烈呼喚。既然理論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任何既定條件下的實踐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都會遇到特殊的矛盾和問題。要解決這一矛盾,唯一的出路是用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
中國共産黨80多年奮鬥的崢嶸歷史充分證明,一個政黨如果死抱教條不放,墨守成規,因循守舊,不適時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不用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就必然會使一種科學的理論走向僵化、喪失活力,就必然會被歷史發展所淘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當代形態,是我們科學認識和解決當前我們黨的建設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對當代中國共産黨人而言,我們的神聖使命就是要以創新的精神將“三個代表”的光輝學説運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我們強調以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説到底,就是要用創新的精神去認識“三個代表”,就是要以創新的精神去貫徹、實踐“三個代表”。
以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首先要求我們把握創新的理論的精神實質。實踐創新的理論,前提是掌握創新的理論。這就需要我們學懂弄通、領悟透徹創新的理論。現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並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然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內容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要全面掌握這一科學體系絕非一日之功,何況還有一些人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認識不足、對“三個代表”與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之間的一脈相承認識不清、對“三個代表”學説中的一些重要論斷存有疑惑。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通過學習把人們的思想凝聚和統一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來。這樣,實踐創新的理論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證。
以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要求我們崇尚敢於冒風險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通常是對被人們普遍認同、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原有理論的修正或超越,必然會遇到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的頑強抵抗,必然會遭到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謾罵和指責,必然會遭到舊理論指導下既得利益者的誓死反對。因而,任何一種創新的理論的推行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會遭遇失敗和挫折。這就需要我們發揚敢於冒風險的精神,不畏首畏尾,敢幹、敢闖,勇於承擔實踐創新的理論所帶來的風險。
以創新的精神實踐創新的理論,要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在創造性運用上做文章。理論創新的目的在於應用。將創新的理論運用於實踐,最關鍵的是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各地的條件千差萬別,發展極不平衡,面臨的問題十分複雜,各具特色,而且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在身體力行、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結合自己所在地區、所在部門的實際,善於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發現和研究自己在前進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創新的理論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