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臺報:17大堅持對臺和平基調 可締造兩岸關係榮景

  時間:2007-10-22 14:37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10月22日電 中共十七大21日閉幕。臺灣主要報章今天紛紛大幅刊發報道和評論文章予以解讀。有評論就指出,胡錦濤的政治報告與審議後的決議,都強調堅持和平基調。胡錦濤把“和平發展”擺在對臺工作的首位,對緩解兩岸緊張對峙關係,提供了新的契機。

  首要改善民生 預告發展新局

  臺灣《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的報道均注意到,“科學發展觀”被列入中共黨章。

  《聯合報》報道説,中共十七大昨天閉幕,包括特邀代表在內的二千二百三十五名代表,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科學發展觀”正式寫入中共黨章。胡錦濤在閉幕講話中強調,大會通過的政治報告,是在新的歷史新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大會通過中共黨章修改,體現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成果;大會選舉的新中央委員會,實現新老交替。

  《中國時報》的報道説,中共十七大昨日上午通過黨章修正案,將“科學發展觀”寫進黨章,並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社會建設”納入黨章、奮鬥目標轉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均預告著未來的新轉變。

  報道説,對於中國要發展成為何種國家,《黨章修正決議》同意將黨的奮鬥目標,表述為“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並“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寫入黨章”,跟十六大相比多了“和諧”二字,以及首次在黨章裏納入“社會建設”內涵,並強調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

  和平攻勢:軟的更軟 硬的更硬

  《中國時報》並刊發特稿文章分析説,“和平是主旋律,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當年推進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原動力,目前似已成為未來五年中共對臺工作方針與對臺政策思維的最高指導原則。

  胡錦濤日前倡議兩岸政黨談判,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十七大通過的決議,更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 文章認為,胡錦濤把“和平發展”擺在對臺工作的首位,對緩解兩岸緊張對峙關係,提供了新的契機。

   更值得臺灣朝野關注的是,胡錦濤的政治報告與審議後的決議,都強調堅持和平基調,但近日中共對臺部門與涉臺學界均強調,胡所提的“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這話有特殊意涵,事實上,就是針對明年三月“入聯公投”可能結果的反制宣示。和平發展雖是主調,但反“獨”反分裂仍是中共底線。

  締造兩岸關係榮景

  《中國時報》今日還刊發邵宗海的評論文章説,胡錦濤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就“對臺政策”提出有意與臺北締結“和平協議”建議,引起兩岸與國際社會極大的迴響,認為這句話具有創意,可以締造兩岸關係的榮景。

  文章認為,“和平協議”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正式出現,外界不能只以“新瓶舊酒”角度來觀察。配合兩岸與國際目前的情勢,可能尚要賦予新的政治意義:“和平協議”一詞正式載進十七大政治報告官方文件,當然是眾所了解的重要性與政治意義。這也代表北京對臺政策在今後五年裏,將遵循這項名詞所宣示意義與軌跡來運作。

  文章稱,“和平協議”這個用詞也無異告知臺灣與國際社會,只要臺北不挑戰反分裂法的紅線,兩岸關係的推展一定是朝著“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