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口袋裏的錢多了,實際購買力強了;公共服務多了,吃穿住行方便了;優惠政策多了,困難家庭有了基本保障……社會事業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最直觀體現,也反映了人們從發展中真正受益的水準。
中國社科院的專家們對廣東社會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廣東在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侯惠勤表示,廣東已經具備了橄欖型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雛形。
名詞解釋
橄欖型社會
一個現代化社會,社會階層結構通常應該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狀態。即特別窮的不是很多,特別富的也佔少數,大部門為中等收入人群。
關鍵詞:橄欖型社會
一定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已産生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廣東具有現代經濟結構毋庸置疑,但對社會發展的準確地位卻不甚清楚。侯惠勤説,一個現代化社會,社會階層結構通常應該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狀態。“廣東特別窮的不是很多,特別富的也佔少數,如此一來,一個展現現代化社會特點的階層結構正在形成中。”
確實,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推動下,廣東社會階層結構有了實質性的變化。課題組指出,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以從事服務業、企業管理和國家社會管理、專業技術活動以及中小企業投資為主要活動的中産階層初具規模。可以説,現代化社會的所有階層都已經在廣東存在。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目前,廣東的勞動力和人才市場是全國最為發達的市場之一,吸引了大量人才競相涌入。侯惠勤表示,市場競爭、特別是以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為基礎的競爭等現代社會運作機制,已經在廣東得到了的普遍認可,勞動力和人才的供給主要由市場機制來實現。“這對社會各階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廣東已經産生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中等收入者群體。”
侯惠勤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説,廣東已經初步具備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雛形。這是廣東改革開放2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為全國其他地區進一步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實踐範本。
關鍵詞:社會開放度
整合多樣性社會結構廣東有優勢
在廣東提到開放,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改革開放,是經濟的騰飛。但在社科院專家的眼中,廣東的高開放度不僅表現在對外經濟交往上,也不僅僅局限於人口的流動上,而是集中表現在文化、資訊以及社會結構的多樣性上。
“多樣性是廣東社會建設取得成功的先決優勢之一,也是難點之一。”課題組認為,廣東社會的多樣性在全國首屈一指。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他們説著天南地北的話語,更有著五光十色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很多新職業來自於多樣性的社會階層,很多新的社會組織為適應這種多樣性不斷涌現。廣東社會的開放度在多樣性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僅僅具有多樣性帶來的難題還是不少的。課題組認為,當大量多樣性因素進入廣東社會時,如果只是短時間內在一起,給社會帶來的挑戰的壓力還不會很大。但是,如果時間長了,就意味整個社會要從簡單的開放轉向各個因素之間相互適應、互動、建構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必然需要一個有效的、合理的、公開的互動平臺和機制。否則,就會造成社會失序,産生諸多社會問題。
專家們指出,廣東的開放已經進入如何將各種各樣、差異很大的因素進行整合和重構的階段。在此方面,廣東優勢非常明顯,廣東的包容性、開放性基礎以及政府開闊的眼界,讓廣東有條件在約束性、整合性方面做好文章。
關鍵詞:底線公平
政府充分轉變職能協調社會關係
勞資關係不和諧、拆遷糾紛接連不斷、環境污染防不勝防……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涉及各階層直接利益的社會發展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課題組認為,廣東在經濟先行的基礎上,在社會公平的制度改革和探索方面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侯惠勤説,廣東根據自身實踐,較早地認識到,經濟增長與社會的和諧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經濟發展並不一定自然地導致社會發展。對廣東來説,僅有經濟發展遠遠不夠,還必須同時通過一系列社會形式和一套制度設計來促進社會公平的提高,實現社會的和諧。而政府的責任也就不再是為經濟增長做各種具體投資計劃,而是維護和完善市場秩序,解決好市場本身不能解決的各種社會發展問題。
課題組認為,最近幾年,廣東各級政府不斷調整政府職能,逐漸強化政府在公共領域和社會事業發展上的作用,在政策、體制、管理乃至財政投入上出現了顯著的變遷。尤其在關注急需幫助的社會群體方面,廣東更是不遺餘力,努力實現底線公平。為解決困難群體“看病難”,廣東針對不同群體制定了不同的優待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引導農民群眾參加合作醫療;針對農村“上學難”,廣東全國率先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全免費……
“這些措施固然是在強大經濟基礎上實現的,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充分轉變職能、協調社會關係、構建和諧社會的結果。”
關鍵詞:社會自我調節
市場條件下發揮民間組織自平衡力
世界範圍內的經驗證明,在市場條件下發揮民間組織的自平衡力量是協調社會關係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廣東的民間組織比較活躍,民間經濟資源十分豐富。這些組織的特點是個人意識強,受香港文化影響明顯,其主流是積極的。
侯惠勤説,社會組織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某些方面可以起到政府難以起到的作用。例如,社會組織可以動員民間資源扶助社會弱勢人群,推動慈善業的發展。再比如,社會組織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有利於促進和保護成員利益,有利於教育成員,約束成員行為。
但是,社會組織發展不能隨波逐流。廣東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通過制度的確立來規範社會組織發展、強化社會組織力量。2005年,廣東省人大頒布了《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課題組將之看成重要的制度創新。
社區的發展與此有相似之處。和諧社會的基礎在基層,社區居民自治是基層民主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自我調節的一種體現。課題組指出,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廣東積累了不少經驗:社區警務的深入、社區文化的認同、居民自治的發展等,讓廣東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理念日漸形成。
侯惠勤高興地説,社區發展要充分發揮社區行業協會的作用,改變過去居民群眾依賴單位、依賴政府的思維模式,將社區服務的管理工作從政府管理逐步剝離出來,增強民主管理能力,適應社區建設的新形勢,廣東在這方面已做了成功探索。(記者 徐林 毛淩雲 謝思佳 段功偉)
|